[发明专利]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2654.4 | 申请日: | 2007-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严长浩;潘生林;代少俊;武莉萍;焦联联;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M107/44 | 分类号: | C10M107/44;C09C3/10;C08G83/00;C10N40/14 |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定华 |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低聚硅氧烷 接枝 稀土 掺杂 纳米 颗粒 流变 制备 方法 | ||
1.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纳米颗粒表面改性试剂对纳米颗粒表面改性,同时和稀土化合物掺杂复合,在本体条件下引发使其与功能低聚硅氧烷进行原位接枝反应,形成纳米颗粒连接功能低聚硅氧烷的有利于电场极化响应的化学结构,直接得到性能稳定的电流变液。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颗粒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钡、纳米钛酸钡,粒径为10-60nm。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颗粒表面改性试剂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稀土化合物包括稀土羧酸盐类、氯化稀土、氢氧化稀土、稀土氧化物类。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包括羟基低聚硅氧烷、乙烯基低聚硅氧烷、氨基低聚硅氧烷,黏度在15-150厘斯,官能团含量为1%-20%(物质的量)之间的油状硅氧烷高分子。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功能低聚硅氧烷接枝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颗粒占电流变液的重量百分比为5-15%,稀土化合物占电流变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6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