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方法及其专用注塑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2570.0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9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源炳 |
主分类号: | B29C45/46 | 分类号: | B29C45/46;B29C45/17;B29C45/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8江苏省太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方法 及其 专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方法及其专用注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注塑大型聚丙烯部件如高压反应釜的盖子等的注塑方法及其专用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普通的注塑机由包括工作台、注塑部分、锁模装置、液压系统等装置构成,注塑部分主要由一个能溶解全部聚丙烯固体原料的缸体,该缸体兼具溶解和储存两种功能。当缸体内的聚丙烯固体原料溶解后,打开缸体上的注料口,使得聚丙烯料液流向工作台,随后进行塑模工序。这种类型的注塑机由于全部的聚丙烯固体原料都在一个缸体内溶解,这样对大型的聚丙烯制品来说,缸体的体积势必做的很大,由于通常只在缸体外围设置电加热系统,这样要想溶解大直径(或体积)缸体内的全部聚丙烯固体原料,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中间很难溶解,从而使得注塑机的工作效率变得很低。
对于大型的聚丙烯制品还有一种制造方法,就是将其分成多块进行注塑,然后将多块注塑好的部分再通过焊接等方式拼接起来,就完成了整个制造过程。这种制造方法,虽然能够克服上述注塑机存在的弊端,但是由于其生产出来的聚丙烯制品上要用焊接拼接,增加了制作工序,而使得制造效率下降,另外,焊接好的聚丙烯制品由于存在焊接处,这样,整个聚丙烯制品的部分性能(如抗压性)势必会受到影响,例如对于大型的高压反应釜的盖子,如果采用焊接的盖体,其抗压性能很难满足条件,而且在长期高压下工作,安全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注塑大型聚丙烯制品的注塑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注塑方法的专用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方法,首先将聚丙烯固体原料进行分批溶解,并将每批溶解好的聚丙烯料液引入到保温设备中进行保温储存,当该保温设备中的聚丙烯料液达到设定容量时,再将所述的保温设备内聚丙烯料液从设备内排出进行聚丙烯制品的注塑。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述注塑方法的专用注塑设备,包括用于储存聚丙烯料液的储液缸、用于安放模具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的工作台上的锁模装置,所述的储液缸上具有注料口,所述的工作台位于所述的注料口的下游,所述的储液缸的上游还设置有用于溶解聚丙烯固体原料的溶解缸,所述的溶解缸与所述的储液缸相通。
所述的溶解缸与所述的储液缸之间设置有泵。
所述的储液缸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的料液挤压出的挤压装置。
所述的挤压装置为利用液压动力进行挤压的装置。
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装置。
所述的升降装置为利用液压动力进行升降的装置。
所述的溶解缸与所述的储液缸的外围均设有电加热系统。
通过如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聚丙烯固体原料分批溶解,并且将分批溶解的聚丙烯料放置到保温设备中保温,这样当该保温设备中储存设定量的聚丙烯料也时就可以进行注塑料,这种注塑方法能够克服以前不能注塑大型聚丙烯制品的注塑方法的弊端,对于专用注塑设备通过增设溶解缸逐步溶解全部的聚丙烯固体料,使得注塑大型的聚丙烯制品成为可能,并且能够一次注塑成功,也省去了以前的焊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专用注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液缸;2、工作台;3、锁模装置;4、溶解缸;5、泵;6、挤压装置;7、升降装置;8、聚丙烯料液;11、注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注塑方法,首先将聚丙烯固体料进行分批溶解,并将每批溶解好的聚丙烯料液引入到保温设备中进行保温储存,当该保温设备中的聚丙烯料液达到设定容量时,再将所述的保温设备内聚丙烯料液从设备内排出进行聚丙烯制品的注塑。
如图1所示的上述注塑方法的专用设备,包括用于储存聚丙烯料液的储液缸1、用于安放模具的工作台2、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锁模装置3,储液缸1上具有注料口11,工作台2位于注料口11的下游,储液缸1的上游还设置有用于溶解聚丙烯固体原料的溶解缸4,溶解缸4与储液缸1相通。
增设溶解缸4能够将注塑大型聚丙烯制品所用的聚丙烯固体料分批溶解,将溶解好的部分聚丙烯料液8引入到储液缸1内储存,这样当储料缸1内储存足够量的聚丙烯料液8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源炳,未经张源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哌嗪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