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尿道探子及穿刺针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21747.5 | 申请日: | 200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飞;杨杰;吴兆凯;米沙;江俊;华立新;宋宁宏;冯宁翰;张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A61B1/00;A61B1/06;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尿道 探子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后尿道探子及穿刺针。
背景技术
尿道狭窄(urethral stricture)和闭锁(urethral atresia)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见于男性,其病因主要为外伤。复杂性尿道狭窄和闭锁,尤其是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没有理想的腔内治疗方法。
既往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有:经耻骨、会阴径路的尿道吻合法、尿道套入法、弧形导针吻合法、直针吻合法,并且相继研制出了多种特殊器械,但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效果不一,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和ED发生率高,特别再次手术患者,手术难度更大。
自1972年Sache首先进行内腔镜冷刀尿道内切开术以来,腔内技术已不断完善,在临床上应用日渐广泛。现主要术式有:内切镜下尿道冷刀切开法、等离子汽化法或钬激光加电切法。目前认为,对闭锁段小于2.0cm,狭窄段小于2.5cm者首选腔内手术,根据术者经验及操作熟练程度可适当扩大指征范围。但单纯应用尿道内切镜下内切开治疗后尿道狭窄和闭锁,术中存在创面出血,视野不清、直接插入导丝困难、不易辨明正常尿道与假道、操作时间长以及确定切开位置困难等问题,尤其对尿道完全闭锁者更是带有盲目性,易造成假道和直肠损伤。因此又衍生出双镜法、多镜联合法等腔内术式,但均为应用已有的软性膀胱镜、纤维输尿管镜等自膀胱造瘘口置入,行“镜下会师”,这些方法虽利用了原有膀胱造瘘通道,易于从双方向判断是否穿透,增加通过狭窄闭锁段的机会,减少假道形成及操作的盲目性,但纤维膀胱镜和纤维输尿管镜在后尿道内不能调整方向,不利于操作。对设备要求较高,需多位医师联合操作,基层医疗机构不能进行。因此有必要设计特殊器械自膀胱造瘘口进入尿道内口,引导尿道内切开镜下导丝通过狭窄闭锁段,正确选择切开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器械自膀胱造瘘口置入后尿道来配合尿道内切开治疗后尿道狭窄和闭锁。国内范立新等用F7输尿管导管及16号注射针头自制导管针在膀胱镜窥视下采用穿刺会师法穿通尿道,此法以由膀胱造瘘口向后尿道插入的F20尿道探子与导管针尖相接触的感觉来引导通过闭锁狭窄段,术者示指插入肛门内托起镜鞘及调整近端探子位置,方法不可靠,闭锁段较长时难以刺穿,且易损伤直肠,形成假道。国内董雪长等,自制三套管行尿道内尿道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需行耻骨上切口打开膀胱,用钻孔器切除疤痕;鱼学龙等,自制钻孔器行尿道拖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需作会阴部倒“U”字形切口,实为以往开放手术的改良,手术创伤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创伤小且在内窥镜下穿刺准确的后尿道探子及穿刺针。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后尿道探子是一种用于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后尿道探子,包括探子本体,探子本体由依次连接的鞘体、弧形段及前直段组成,在探子本体内设有内孔、过渡孔及导向孔,导向孔位于前直段内,过渡孔的一端与导向孔连接,过渡孔的另一端与内孔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穿刺针是一种与上述后尿道探子配合使用的穿刺针,包括针杆,在针杆上设有螺纹和针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17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