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9592.1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何家勇;郑启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 | 分类号: | H01R13/658;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遮蔽构件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5年11月30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744020Y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内部收容若干导电端子,外部包覆一上下组合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若干朝向遮蔽壳体内部倾斜延伸的扣持弹片。当对接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对接连接器向外抵顶所述扣持弹片,由此实现两电连接器之间的扣持配合。然而,随着对接连接器与该电连接器之间的频繁插接,对扣持弹片的抵顶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扣持弹片改为弹性较好的材料(如磷青铜)制成。然而,由于扣持弹片与遮蔽壳体为一体设置,遮蔽壳体也势必会采用与扣持弹片相同的材料,增加了电连接器的成本,不利于大量制造。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抵顶力强、成本又较低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对接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构件,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组装于收容空间下方的扣持装置,所述扣持装置与遮蔽构件是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提供导电端子,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提供由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遮蔽构件及扣持装置,将所述遮蔽构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所述扣持装置组装于收容空间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扣持装置与遮蔽构件分开设置,则遮蔽构件可采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如铁材)制成,而扣持装置可采用成本较遮蔽构件的金属材料高的金属材料(如磷铜)制成,如此设置,使得该电连接器在增强了扣持弹片的抵顶力的同时,降低了电连接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6、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构件、用于固持导电端子6的固持装置7及扣持装置4。所述遮蔽构件包括上遮蔽壳体2、下遮蔽壳体3及后盖5。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表面11及两侧面12,由所述上表面11及两侧面12围成一收容空间10,所述收容空间10内设有一基部103及由基部103向前延伸的舌板102,所述舌板102上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端子收容槽101。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1及收容空间10下侧各设有一个由绝缘本体1前端向后凹设并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0的凹槽110、131,所述两侧面12上及与上表面11相交处凸设有若干个凸肋120。由绝缘本体1两侧向下延伸有支撑柱14,在两支撑柱14内侧各设有一个凸块141,由支撑柱14底侧向外延伸设有肋部121,所述肋部121向上延伸设有若干个限定块122,所述限定块122与两侧面12之间设有间隙用以将上遮蔽壳体2固持于其中,在所述限定块122之间还设有若干个通孔123。在所述收容空间10下侧、两支撑柱14之间还设有一容置空间15以容设其它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绝缘本体1上还设有一与绝缘本体1上表面11相对的隔板13,所述收容空间10与容置空间15之间由所述隔板13隔开,所述凹槽131贯穿所述隔板13设置,所述隔板13下方位于收容空间10与容置空间15之间还设有一抵压板16用以压住容设于容置空间15内的其它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隔板13下表面130下侧两端还各设有一导轨140,扣持装置4组装于所述抵压板16与隔板13下表面13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9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传递打印的聚合物材料图形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