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草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及该片剂作药物活性成份在降血糖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18420.2 | 申请日: | 200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倪京满;王锐;许有瑞;董莉;姚世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K9/20;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正良 |
| 地址: | 73000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黄酮 分散 制备 片剂 药物 活性 成份 血糖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草黄酮分散片有效降糖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和甘草黄酮分散片的制备以及甘草黄酮分散片降血糖活性的试验研究。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肢体坏疽等多种并发症。现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对于I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而对于II型糖尿病的治疗,则主要是依靠现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有限的治疗。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物,能竞争性抑制小肠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或抑制葡萄糖在肠道吸收,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该类药物的研制成功,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可单独或者与磺脲类、双胍类和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II型糖尿病,也可在I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与胰岛素合用,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和稳定血糖,以及缓解高胰岛素血症。
目前,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米格列醇(miglitol)等。但是,这些药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不能长期使用。如近来发现阿卡波糖(拜糖平)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肝功能障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6):326-329)。急需开发研究天然来源,毒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中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研究甘草最早的国家,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其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及作痛等病症和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科学研究实验表明:甘草中富含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皂苷、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解毒、保肝等功效。近年来,随着对甘草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溃疡、抗炎、降血脂、镇痛等作用。
发明内容
甘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和香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和研究背景。我们研究组经多年研究从中药甘草中提取分离出降血糖有效成分。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甘草黄酮分散片制备方法。
另则,在试验中,甘草黄酮分散片剂作药物活性成份在药理学功效日趋显现,糖尿病模型小鼠试验研究显示该制剂降糖效果明显,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上述片剂作药物活性成份在降血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甘草黄酮分散片的制备,其步骤是取甘草饮片,按甘草与95%乙醇1∶4比例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得浸膏,将所得浸膏通过30-60目聚酰胺柱层析,依次用水、95%乙醇洗脱,以盐酸-镁粉反应检测合并得总黄酮,再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得总黄酮粉末;取4-12%羧甲基淀粉钠(CMS-Na)、2-6%L-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PC)、0.5-1.5%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与20-85%甘草黄酮粉末,加适量微晶纤维素(MCC),过100目筛混合均匀,60℃干燥后,直接压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甘草黄酮分散片三个剂量组对四氧嘧啶、肾上腺素、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来实现。
本发明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剂,主要降糖成分取自天然药物,原料药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产品生产所需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本发明制剂,降糖效果明显,毒副作用低,适于长期使用。本发明制剂对四氧嘧啶、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模型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见表4、表5、表6)。其降糖作用与临床使用同类降糖药物拜糖平相当或更显著。同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缓解,尤其是饮水量明显减少。与拜糖平严重的肝脏损害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肝功能障碍等副作用相比,本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该制剂毒性很低,最大给药剂量下未见毒副反应,小鼠体重增长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