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332.2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沣浩;罗昔联;孟祥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射流 送风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央空调系统送风方式,具体涉及一种双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居民每天90%的时间是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混合式通风和置换通风是空调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两种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混合式通风相比,置换通风不仅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能耗,由于置换通风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空调系统的风口布置受建筑的结构限制,在一些场合,难以在空调房间的下部布置置换通风风口,另外,在大量的既有商业建筑的空调系统中,有很大比率的系统采用了混合通风方式,针对这些系统进行提高空气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造时,由于针对建筑结构的改造难度大,往往也不能直接改用置换通风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送风对室内空气的卷吸来提高混合顶部送风的空气品质和节能效果的双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送风口布置在房间的天花板靠近墙角处,送风口与墙角的两面侧墙的距离尽可能小,同时回风口布置在天花板远离送风口的位置。
本发明的送风口上还设置有使送风沿两面侧墙送至房间底部的送风口格栅。
本发明针对传统混合通风的顶部送风,送风卷吸大量室内空气从而难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和节能的要求,将顶部送风的送风口布置在天花板靠近墙角处,利用双面贴附射流送风方式减小送风对室内空气的卷吸来提高混合顶部送风的空气品质和节能效果。当送风口距离天花板的墙角的距离比较近时,两面侧壁的贴附效应将得到加强,送风口的射流可以将新鲜空气下送至地面,在室内人员活动的下部区域形成空气池现象,由此可以达到和置换通风在气流组织及室内温度梯度分布等方面类似的效果。该送风方式可以用于一些空间不大、布置下送风口不方便的建筑,另外还可以推广到既有建筑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风口布置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风口布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3,本发明将送风口1布置在房间的天花板靠近墙角处,送风口1与墙角的两面侧墙的距离尽可能小,从而充分利用墙角处两面侧墙的贴附效用,延长送风射程并减小送风沿程与室内空气的混合,同时回风口2布置在天花板远离送风口1的位置。该送风方式的送风口1通过送风口的格栅调整可实现送风沿两面侧墙送至房间底部,在房间人员活动区域行程空气池,从而提高人员活动区域的空气质量。
采用本发明对传统的混合通风上送风方式改进为双面贴附射流送风,使送入的空气在沉积在房间底部并扩散形成空气池,从而形成热舒适性较高的工作区,达到接近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效果,这种送风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送风的温度,从而提高冷源的制冷系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这种送风方式还可以改善传统混合通风的方式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