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18264.X 申请日: 2007-07-13
公开(公告)号: CN101081008A 公开(公告)日: 2007-12-05
发明(设计)人: 徐登奎;梁刚;翟文俊;杨文杰;陈波;高翔;王崇明;李玉珠;陈文林;唐登全;马民学;南英贤 申请(专利权)人: 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佘文英
地址: 723000***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鲵 生态 人工 驯养 繁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其英文名为Chinese Giant Salamander,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btobranchidae),是我国特有的而且体形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被国家列为II类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大鲵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法之徒大量捕杀,再加之近年来大鲵栖息地的破坏、自身繁殖能力低下,因此使得大鲵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绝灭的危险境地。为了有效拯救和保护大鲵这一珍贵的野生资源,实践反复证明,目前仅仅依靠自然保护、自然增殖的方法很难恢复大鲵的种群数量,因此,必须采取其他一些主动的保护措施、走人工驯养繁殖大鲵的路子,才有可能保证大鲵繁衍下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有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陆续开始探索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试验研究,至90年代后期,有文献报道中国大鲵全人工驯养繁殖已经基本获得成功。但据资料记载和我们实地考察后得知,这些单位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在室内人工饲养池内培育亲体,在繁殖期间对大鲵亲体均要注射催产激素,通过人工授精、孵化来获取大鲵幼苗。客观地讲,中国大鲵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的这条技术路线为大鲵人工繁殖探索出了一条重要的路子,并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是,采用这种驯养繁殖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亲鲵性腺发育的成熟率低、催产后排出有受精能力的成熟精子和卵子数量低、成熟卵的受精率低、受精卵的孵化率低、稚鲵和幼鲵的成活率低,但是亲鲵的死亡率高等“五低一高”现象。

为了克服大鲵全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的以上缺点,从2000年初开始,课题组在全国首先开始了“中国大鲵的原生态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该模式是在大鲵的自然分布区河道内放入种鲵并且投喂食料,再通过加坝、围栏、精心管护等措施,让种鲵性腺自然发育、产卵、受精和孵化。中国大鲵的原生态养殖模式在投放种鲵的当年就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我国大鲵权威专家阳爱生先生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这种模式至今在汉中市的勉县和略阳县的部分大鲵养殖场还在使用。经过连续7年的试验观察和研究,中国大鲵的原生态养殖模式尽管克服了全人工中国大鲵驯养繁殖模式的许多缺点,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由于该种模式直接将种鲵放置在自然河道内进行饲养和繁殖,因此受自然因素(例如,洪水、泥石流、水质变化、天敌侵害、管理困难等)影响极大,而且出苗率低而不稳,并且常常出现种鲵、稚鲵、幼鲵病害和死亡现象,有些养殖场甚至出现过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此外,由于该种养殖模式使得研究和管理人员不易观察和管理,因而使得人类对大鲵的生殖生理、生殖行为、生殖生态等知识的获取长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极不利于人类对大鲵生殖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方法,全面克服以上两种养殖模式的缺点和不足,避免了天敌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大鲵的危害及个体间的伤残,有利于种鲵的性腺同步发育和自然产卵孵化。

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大鲵的原生境,建造人工溪流,在人工溪流上游建2-3个阶梯式蓄水池,将通过蓄水池的水引入人工溪流,流速0.2m/s,溪流最枯季节流量0.01立方米/秒左右,排水完善,并设立防逃围栏,pH值为6.5—7;然后在溪流两边建造若干个大鲵洞穴,洞穴用河卵石和预制水泥板搭建,洞穴上方开有观察孔用石板盖实,然后回填20cm—30cm的土壤,同时在溪流两边和洞穴旁种植草木;洞穴口淹没在水中,洞穴倾斜、洞口低,洞尾高;也可建造前、后洞穴,用石块隔开,前洞表层铺2-3cm细沙,后洞光线幽暗,用纯黄泥铺底,深度60-70cm,前洞上方斜插一根、后洞上方斜插两根直径20-25cm塑料管直达洞穴顶端作为通气孔。

大鲵亲体的选择:亲体的来源最好是野生或流水养殖池饲养的大鲵,年龄在5龄以上,要求亲鲵无病、无伤、无残,体质健壮。

大鲵亲体的培育:

3~5月开始以鲜活鲫鱼,泥鳅为主,适当搭配鸡肠、猪肺,每周投喂2次,投放量可视大鲵的数量和大小每次按大鲵体重的1/10掌握,全天24小时保持常流水。

6~8月水温高,投喂饵料仍以鲜活野杂鱼或动物内脏为主,每3~5天投喂1次,投放量每次按大鲵体重的3/10掌握,同时加大水流量并增强水流声,在此期间如果水温超过25℃,应采取增大水流量、遮阳、补充地下水调温等措施降低水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