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914.7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利华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65/00;E05B45/06;B60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汽车 防盗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汽车轮防盗锁具,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无线遥控的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轮防盗是汽车用户一直寻求得到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汽车轮防盗领域主要技术有:一种U型杆式汽车轮锁和采用夹板组合式汽车防盗锁轮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采用机械杆件组合式锁具,结构简单,很容易被窃贼采用常规手段,破坏锁具实施盗窃,还是存在其不足之处。汽车轮被盗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轮防盗锁具,可以有效地实现汽车轮防盗。
本发明是采用无线遥控控制锁具的开关,红外线感应实现高压放电保护和发出报警声响,是一种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的行窃。
为了发明新的汽车轮防盗方法,创新汽车轮防盗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是由防脱板、弧形压板、手柄、锁具执行器、自动锁头、活动拉板、轴套、防盗锁总安装圆盘、固定夹板、止动器、电路模块、遥控感应器、电源、高压放电保护装置、红外线感应器、报警器、防护罩组成。防盗锁总安装圆盘上连接其它组成部分。锁具前面有无线遥控感应器和红外线感应器。实现无线遥控开关控制;红外线感应后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高压放电保护和发出报警声响。锁具的两个固定夹板针对不同型号的车轮设有角度范围(30°~45°),并与止动器牢固相接。电源、电路模块、遥控感应器与高压放电保护装置、红外线感应器、报警器两个组合安装板分别位于活动拉板的两侧,固定在总安装圆盘上。活动拉板内上方有个弧形压板,能够紧紧地压在轮胎上,实现防盗锁与轮胎锁闭状态。
该项发明防盗效果甚好。因其采用了智能化设计,有红外线感应实现高压放电保护和发出报警声响,使盗车者不便公开行窃,容易造成很大的心理威慑。
该项发明适合于各种车型,能够普遍性的应用。
该项发明特别适用于车库内、夜间室外或野外停放的车辆,长途远行或旅游的车辆和较长时间停放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锁定汽车轮的情形示意图。
图1中:防脱板(1),弧形压板(2),手柄(3),锁具执行器(4),自动锁头(5),活动拉板(6),轴套(7),防盗锁总安装圆盘(8),固定夹板(9),止动器(10)。
图2中:电路模块(11),遥控感应器(12),电源(13),高压放电保护装置(14),红外线感应器(15),报警器(16),防护罩(17)。
图3中:汽车轮(I),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II)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2、3所示,汽车停止行驶时,将防盗锁总安装圆盘(8)与汽车轮毂相对同轴安装对齐,两个止动器(10)放置于汽车轮(I)下方,防止汽车轮(I)前后滚动。使用手柄(3)拉起安装在轴套(7)中的活动拉板(6),将活动拉板(6)推入到汽车轮(I)内侧,使弧形压板(2)与汽车轮(I)紧密结合,牢固的压在轮胎上,防脱板(1)卡在汽车轮(I)内侧。车主使用无线遥控器锁闭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II),开启红外线感应器(15),使锁具立即处于锁闭和保护状态,汽车不能前后行驶,实现智能型汽车轮防盗锁(II)的全部行锁。此时只能通过车主的无线遥控器开启。当有盗贼行窃时,红外线感应器(15)得到信号传递到电路模块(11),经过信号处理,达到限定的时间时,传递信号到高压放电保护装置(14)和报警器(16),实现高压放电保护和报警声响,在脉冲高压放电的状态下,使盗贼失去拆卸轮胎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盗警示的作用。
当车主使用遥控器开启时,对准遥控感应器(12),自动锁头(5)会在锁具执行器(4)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同时关闭红外线感应器(15)。电源(13)、电路模块(11)、遥控感应器(12)与高压放电保护装置(14)、红外线感应器(15)、报警器(16)两个组合安装板外面分别有防护罩(17)保护,位于活动拉板(6)的两侧,固定在防盗锁总安装圆盘(8)上。本发明采用高强度、高硬度材料制成,不易破坏,因此防盗效果甚好,具有较高的普及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利华,未经刘利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滴鼻药物
- 下一篇:环保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