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间作套种的马铃薯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378.0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1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才;郭启旺;郭启兴;谢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庆才 |
主分类号: | A01D15/04 | 分类号: | A01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间作 套种 马铃薯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机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的农村实行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套种,当收获马铃薯时玉米棵还正在生长结穗,所以不能用大型马铃薯收获机收获,而只能靠农民手工劳动收获。很需要一种适于间作套种的农业机械来解决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适于间作套种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这种收获机由小型的手扶拖拉机作动力。以适应在玉米行间机械化收获马铃薯。
本申请的结构包括机架、限深轮、挖掘铲、分离筛等,其特征是在机架的前端上面安装有转动轴,在机架的左右两侧各铰接有前摆杆和后摇杆,转动轴上安装有动力传动轮和离合器,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轮通过传动轮和离合器为转动轴传动动力;在转动轴的两端各安装有曲柄连杆机构,两个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分别铰接在两个后摇杆顶端,分离筛的前端两侧铰接在两个后摇杆底端,分离筛的后端悬挂在机架后端;挖掘铲是一块条形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前摆杆底端,两个前摆杆再通过横连杆与后摇杆铰接,从而实现挖掘铲与分离筛一起前后平行摆动。前后摆动的最佳频率为35-50次/分,前后摆幅8-10厘米。
上面所述的分离筛是由前后敞口的筛框和筛底构成,筛底是由一根根横向布置的转管组成,转管插在轴上,轴的直径应小于转管的直径1.5-2.0厘米,转管的平均间隙3.5-5厘米。当分离筛拖行时,筛底的转管即可转动又能不规则地“跳动”。
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
1.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适于小型拖拉机作动力收获间作套种的马铃薯。
2.在作业行走时,挖掘铲与分离筛一起前行又做有规律的前后摆动,所以能适应土壤的干湿软硬等情况,减小阻力,节省马力,还能使土壤结块破碎疏松后漏于筛下,马铃薯浮于土壤表层。
3.这种结构的分离筛保证了有1/5左右的余土与马铃薯混在一起从筛后共同落入地面,使马铃薯相互之间减少摩擦,不脱皮,不碰伤,保证了长期存放。
4.分离筛的转动筛底还起到不挂地膜、不挂杂草杂物的作用,不用单独停机清理,不影响正常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1—传动轮;2—曲柄;3—连杆;4—机架;5—后摇杆;6—前摆杆;7—挖掘铲;8—横连杆;9—分离筛;10—限深轮;11—离合器;12—转动轴;13—筛框;14—轴;15—转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结构包括机架4、限深轮10、挖掘铲7、分离筛等,其特征是在机架4的前端上面安装有转动轴12,在机架4的左右两端各铰接有前摆杆6和后摇杆5,转动轴12上安装有动力传动轮1和离合器11,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轮通过传动轮1和离合器11为转动轴12传动动力;在转动轴12的两端各安装有由曲柄2和连杆3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两个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3分别铰接在两个后摇杆5顶端,分离筛9的前端两侧铰接在两个后摇杆5底端,分离筛9的后端悬挂在机架4后端;挖掘铲7是一块条形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前摆杆6底端,两个前摆杆6再通过横连杆8与后摇杆5铰接,从而实现挖掘铲7与分离筛9一起前后平行摆动。前后摆动的最佳频率为35-50次/分,前后摆幅8-10厘米。
上面所述的分离筛9是由前后敞口的筛框13和筛底构成,筛底是由一根根横向布置的转管15组成,转管15插在轴14上,轴14的直径应小于转管15的直径1.5-2.0厘米,转管15的平均间隙3.5-5厘米。当分离筛9拖行时,转管15即可转动又能不规则地“跳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庆才,未经郭庆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查找字获取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