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333.3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昌荣;丁德培;张子元;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昌荣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K9/06;A61P31/12;A61K31/045;A61K31/125;A61K33/2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腮腺炎 膏药 及其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由于风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腮腺炎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
背景技术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急性腮腺炎和慢性腮腺炎等,其中以流行性急性腮腺炎最为常见。腮腺炎,是由风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早期患者和隐性患者为传染源,人群易感染,尤其是青少年容易感染,多数是在一夜之间腮部肿大,疼痛难忍,不腮饮食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脓肿,给治疗带来了很大不便。目前市场上各大药房和医院都没有治疗腮腺炎的外用药,以吃药、输液为主,时间长、见效慢,效果差。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增加了一些痛苦,而且花钱多,代价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膏药及制配方法。
为此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组分:柏叶、丝瓜络、乌敛莓、地龙、乳香、没药、黄丹、冰片、樟脑、香油共十种中药材料,其重量配比(质量百分比)为:柏叶10-15%、丝瓜络5-12%、乌敛莓1.5-2%、地龙1-3%、乳香2-6%、没药2-6%、黄丹10-20%、冰片0.25-1%、樟脑0.25-1%、香油40-55%。
制配方法如下:先按重量配比称取柏叶、丝瓜络、乌敛莓、地龙、乳香、没药、香油,放入缸内浸泡七天;将浸泡的药物放入铁锅内熬炸60-80分钟,至药物成炭状;取出药渣,开始炼油,开锅后60-90分钟,待油炼到烟雾团团打转时,漓水成珠不散,减火加入黄丹,至黄丹熔化为止离火;离火后药物降至60-80℃时,将研细的冰片、樟脑放入锅内搅拌均匀,出锅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解去火毒,即可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使用本发明治疗腮腺炎时间短、疗效快、效果好,价格低廉、用药方便,患者直接将药物敷贴患处即可起到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一般3-5天左右患者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治疗腮腺炎的膏药及其制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组分:柏叶、丝瓜络、乌敛莓、地龙、乳香、没药、黄丹、冰片、樟脑、香油共十种中药材料,取柏叶13%、丝瓜络8.5%、乌敛莓3%、地龙1.5%、乳香4%、没药2-6%、黄丹10-20%、冰片0.25-1%、樟脑0.25-1%、香油40-55%。放入缸内浸泡七天;将浸泡的药物放入铁锅内熬炸60-80分钟,至药物成炭状;取出药渣,开始炼油,开锅后50-70分钟,待油炼到烟雾团团打转时,漓水成珠不散,减火加入黄丹,至黄丹熔化为止离火;离火后药物降至60-80℃时,将研细的冰片、樟脑放入锅内搅拌均匀,出锅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解去火毒,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用温水泡软摊贴在消毒的白布上,敷贴于患者腮部,片刻清热止痛,一贴膏药使用1-7天,一般患者只用一贴,3-5天痊愈,重症患者使用2-3贴,5-7天痊愈。
兹对100例腮腺炎患者列表统计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昌荣,未经丁昌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