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钛-碳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16306.6 | 申请日: | 2007-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相法;丁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吕美熔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细化铝及铝合金晶粒的铝-钛-碳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钛-碳中间合金是先于铝-钛-硼中间合金提出的三元中间合金细化剂,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碳与铝之间的润湿性极差,合金化困难,长期以来铝-钛-碳的制备都是一个技术难题。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学者Cibula就尝试用各种方法向铝-钛溶液中加碳,希望获得含有大量TiC颗粒的铝-钛-碳中间合金,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85年,Banerji和Reif通过强烈搅拌方法获得了铝-钛-碳中间合金制备的突破,但是在高温下长时间强烈搅拌铝熔体会使合金严重吸气、氧化烧损、生成大量夹杂物,并且能耗增高,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碳反应不完全,在制备的中间合金中常含有游离的碳,如此严格的条件和要求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专利号为98119378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铝-钛-碳中间合金的生产方法:将铝-钛合金熔化至1000-1200℃,加入活化剂,再加入石墨粉,然后浇注成锭状铝-钛-碳中间合金。该工艺的特点是先制备出铝-钛合金,然后再将之重熔,并需要加入活化剂,其工艺也比较复杂,且成本高。文献(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5,396:143-150)报道了用K2TiF6和石墨粉生产铝-钛-碳中间合金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生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KF和AlF3等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并且中间合金中往往含有盐类夹杂物等,从而污染了铝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且无污染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铝-钛-碳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铝-钛-碳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制备铝-钛-碳中间合金所需的原料:
5.00%-40.00%的铝-碳二元中间合金、10.00%-60.00%的铝-钛二元中间合金,余为纯铝;其中所用铝-碳中间合金中碳的含量(wt%)为0.50-30.00,所用铝-钛中间合金中钛的含量(wt%)为2.00-40.00;
(2)预留5%-30%的铝-钛中间合金作为冷料,将其余的铝-钛中间合金连同纯铝一起置于感应炉中熔化并升温至900-1300℃;
(3)将准备好的铝-碳中间合金加入到熔体中,保温并机械搅拌2-30分钟,然后加入预留的铝-钛中间合金使熔体快冷至700-900℃,直接浇注成锭或制备成线材。
用该方法制备的铝-钛-碳中间合金的组成为:
成分 含量(wt%)
铝(Al) 65.00-99.00
钛(Ti) 0.20-30.00
碳(C) 0.01-6.00
本发明以铝-碳二元中间合金为碳的来源制备铝-钛-碳中间合金,由于其中的碳及其化合物较单质碳更容易与溶解的钛反应,因而制备过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且碳的吸收率高,反应完全;制备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备的铝-钛-碳中间合金细化效果具有高效性和长效性,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三个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1)首先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原料:8.00%的铝-碳中间合金及50.00%的铝-钛中间合金,余为纯铝,其中所用铝-碳中间合金中碳的含量(wt%)为5.00,所用铝-钛中间合金中钛的含量(wt%)为10.00;
(2)预留15%的铝-钛中间合金作为冷料,在感应炉中将其余的铝-钛中间合金连同纯铝熔化并升温至1050℃;
(3)将准备好的铝-碳中间合金加入到熔体中,保温并机械搅拌15分钟后加入预留的铝-钛中间合金使熔体快冷至850℃,直接浇注成锭或制备成线材。
所制铝-钛-碳中间合金的组成为:
成分 含量(wt%)
铝(Al) 94.60
钛(Ti) 5.00
碳(C) 0.40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吕美熔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吕美熔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门器
- 下一篇:一种大口径管材的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