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绒绣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024.6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牛国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国秀 |
主分类号: | D05C17/00 | 分类号: | D05C17/00;D05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0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绒绣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绣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绣制工艺品的工艺方法为刺绣,形成的绣品不够细腻,欠缺立体感,艺术效果较差。且这种刺绣工艺针法复杂且无规律,造成制作方法复杂,制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绒绣的工艺方法,以提高其艺术效果和制作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绒绣的工艺方法,所述的工艺方法是,
a,选取布料并在布料上制作上所需的图案;
b,将布料的四周绷紧固定在框架上;
c,使用绣针在布料的图案部位绣制,绣针采用针体为筒状、在针体的靠近针尖的部位有针孔的绣针,按图案要求选用不同颜色的绣线,使绣线线头经针体内腔从针孔露出,将绣针的针头从布料正面竖直穿过布料,抽回绣针,使绣线的一段留在布料背面,在上一针的附近将绣针的针头再次竖直穿过布料,抽回绣针,使绣线的又一段留在布料背面,如此反复,在布料的背面绣制成一个图案的同颜色部分;再分别换用其他颜色的绣线,按上述方法在布料的背面制成图案的其他颜色部分,完成绣制;
d,绣制完成后,将布料背面的图案部分的绣线末端剪断并剪平,再用毛刷将图案部分的绣线刷匀,使其成为绒状;
e,将布料从框架上取下,完成制作。
采用上述步骤的工艺方法,绣出的绣品图案部分呈现出毛茸茸的立体感,层次分明,表现细腻,色彩鲜明,艺术效果好,装饰性强,提高了绣品的美感,且针法简单、规律性强,制作效率高。可制成人物肖像、各种国画、书法作品等绣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绣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绣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所述的绣线采用合股后的棉线。即经过上紧处理的棉线。
在布料上制作上所需的图案时,可用画笔将图案直接绘制在布料上,也可以通过将画有图案的宣纸等贴在布料上,完成所需图案的制作。布料的制作有所需图案的那一面为正面,本发明中所称的布料背面,是指布料上与该正面相反的那一面。
所用的布料最好为白布。
绣制图案时,可采用横走向(即后面的针脚与前面的针脚在同一条横线上)、竖走向、斜走向、弯曲走向等多种针法。
相对于刺绣,这种工艺中的针脚之间空隙较小。
同颜色的深色处针脚稍密,浅色处针脚稍稀,这样可以起到对图案色彩的一定的调整作用。
如附图所示,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绣针上有筒状的针体(2),在针体的靠近针尖(5)的部位有针孔(4),在针体的中上部外面缠有钢丝圈(1)。
使用时,将绣线头部穿过针体内腔,线头从针孔处露出。绣制第一针时,将针头穿过布料,线头(6-3)留在布料的正面上。此后进入正常绣制。正常绣制时,将绣针的针头从布料正面竖直穿过布料(7),抽回绣针,使绣线(6)的一段(6-1)留在布料背面,在上一针的附近将绣针的针头再次穿透布料,抽回绣针,使绣线的又一段(6-2)留在布料背面,如此反复,在布料的背面绣制成一个图案的同颜色部分。显然,图案的同颜色部分隔得较远时,可分别绣制。
在钢丝圈(1)和针孔(4)之间的针体外面缠有另一钢丝圈(3)。另一钢丝圈可起到限定绣针针头穿过布料的长度的作用。使用时,可根据图案的要求,调整另一钢丝圈的位置,从而调整绣制时留在布料背面的绣线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国秀,未经牛国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柱式穴位按摩床
- 下一篇:用指针式仪表作监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