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5845.8 | 申请日: | 2007-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举;邱晓菲;江美丽;贾艳红;张青;徐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晓菲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6100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刺伤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属于医疗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注射器一次性针头使用后,为了防止和隔断传染,需要集中处理注射器和针头。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针头与注射器的分离操作,再将针头置于其它防穿透、防渗漏的器皿中。已知的处理方式操作繁琐,工作量加大,而且增加刺伤、污染机会。废弃的针头收集常用的几种方式为:(1)使用利器盒:价格高,一般医疗单位由于用量大,经济承载不起;(2)使用医用塑料包装袋,包装袋成品太薄,无法预防针刺伤。另外一次性注射器出厂时即套嵌在注射器针头上一针帽,临床操作时,摘取此针帽,即当医疗废物丢弃于污物桶内,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避免污染、防止针头再利用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包括推杆、标有刻度的针筒和注射针,其特征在于:针筒收口状前部侧壁上开有对称的两个凸块,针筒外层套装滑动的套筒,套筒上设有对称的两道槽孔,槽孔插入针筒前部的凸块中,套筒末端设置环状凸起的边缘,套筒收口状顶端设置乳头端,乳头端设置半圆形的子扣和母扣。
本发明是在已有的注射器针筒的外部再加有一个滑动的套筒,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套筒与针筒平行,露出注射针,不妨碍注射操作;注射操作完毕,将套筒拉动到针筒前端,套筒将注射针封闭,并通过子扣和母扣密闭。防止注射针的传染、刺伤工作人员,以及防止注射针再次被利用。
针筒上的凸块和套筒上的槽孔配合,套筒上的槽孔沿凸块滑动,槽孔并不完全开到套筒末端,而且套筒末端凸起的边缘,使得套筒可以在针筒上滑动,但是不会被抽出。
所述乳头端设置半圆形的子扣和母扣,注射器初始状态,子扣和母扣并不固定连接,但在注射操作完毕,将注射针封闭后,为了防止注射针再次被不法回收利用,最好使子扣和母扣扣合后形成不可逆的状态,即不能轻易再打开,必须进行破坏才能使之打开。可以采用公知的可以实现结构方式,如子扣上设置插销,母扣上设置销孔,插销和销孔相适应,子扣和母扣在受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插销插入销孔固定,不容易打开。
出厂时,套筒为拉出状态,子扣和母扣不固定,起到针帽的作用,将注射针封闭,整个注射器被包装在无菌塑料袋中。使用时,将套筒回拉,露出注射针,进行注射操作。使用完毕后,将套筒推出,待注射针部分全部掩盖于套筒中时,再扣死此乳头端的子母扣,形成一次性使用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注射操作时,可以即时将针筒的套筒回拉露出注射针部分,不会影响到注射器的正常使用。操作完毕,立即将套筒前推,扣合外层套筒乳头端的子母扣,将注射针完全置入其内,可有效避免污染、针刺伤以及注射针再回收利用的问题。可减少其它盛装锐器盒的使用,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拉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推杆 2、针筒 3、套筒 4、槽孔 5、凸块 6、乳头端 7、子扣 8、注射针 9、母扣 10、插销 11、销孔 12、环状凸起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所示,推杆1、标有刻度的针筒2和注射针8组成常规注射器。针筒2收口状前部侧壁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凸块5。针筒2外层设置可以滑动的套筒3,套筒3侧壁设置与凸块5相适应的两道槽孔4。套筒3收口状顶端设置乳头端6,套筒3末端设置环状凸起的边缘12。乳头端6设置半圆形的子扣7和母扣9,子扣7上设置插销10,母扣9上设置销孔11。插销10和销孔11相适应,并形成不可逆连接结构(插销10插入销孔11后,回拉插销10拉不开,有公知技术结构方式可以实现)。
出厂时,套筒3为拉出状态,子扣7和母扣9不固定,起到针帽的作用,将注射针8封闭,整个注射器被包装在无菌塑料袋中。使用时,将套筒3回拉,露出注射针8,进行注射操作。使用完毕后,将套筒3推出,待注射针8部分全部掩盖于套筒3中时,再扣死此乳头端的子母扣,形成一次性使用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晓菲,未经邱晓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合物基系统
- 下一篇:用于在接口内构造语音单元的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