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兔毛梳理成条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653.7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8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汝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合力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10 | 分类号: | D01G1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兔毛 梳理 成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梳理机械,特别与兔毛梳理成条机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兔毛梳理成条机或称兔毛纺梳理机,虽能直接对纯兔毛原料进行梳理,进行开松、除杂、梳理,并牵伸成一定支数的毛条,以供下一道工序使用。但其形成的毛条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缺陷,一种是得到的毛条束过于蓬松,抱合力差,在牵引或牵拉过程中,极易形成粗细不匀的毛节段,不利于后续的并条及纺纱,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另一种是得到的毛条虽然抱合力较强,条束紧实,但由于其牵伸机构的过度揉捻,使条中纤维成螺旋状纠缠延伸,具有这类性质的毛条,很难并条,更不利于后续的纺纱,现有技术中生产这种毛条的梳理机生产率极其低下,且由于相关部件需要在极其高速情形下运转,极易造成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寿命。另外,在梳理机构部分,大锡林上的转动盖板梳理区,习惯上而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技术方式是闭合盖板链上依次排列多达80块设置针布的盖板条,这类转动盖板梳理方式,对于本身纤维强力较低及质轻的兔毛纤维来说,会造成极大的损伤,进而影响到兔毛织物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兔毛梳理成条机纺出的毛条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纯兔毛梳理成条机,其纺出的毛条中毛纤维损伤率可得到大幅度降低。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纯兔毛梳理成条机,其依次有喂毛机构、梳理机构、剥取机构、牵伸成条机构及圈条机构,上述梳理机构设置大锡林及转动盖板梳理区,转动盖板梳理区包括两端侧的闭合盖板链及固定在两者之间设置针布的盖板条,上述盖板条的数量为30~40块。
上述每相邻两块盖板条之间留置间隙,各间隙内设置宽度相当的光板条,各光板条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端的闭合盖板链上。
上述间隙的宽度与一块盖板条宽度相当,盖板条的数量为40块,光板条的数量同为40块。
本发明将盖板条的数量减少至现有技术中盖板条数量二分之一以上,即盖板条的数量优化为30~40块,一改过去沿用至今的技术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毛纤维的损伤率,且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梳理效果,超乎寻常想象,是发明人反复实践及不懈努力得出的。采取在每相邻两块盖板条之间留置间隙,各间隙内设置宽度相当的光板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有效技术构成,如依次间隔去掉一块盖板条并将空置间隙填充光板条即可完成改造,特别有利于对现有技术的革新改进,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在每个空置间隙填充了对梳理不产生实质影响的光板,在转动盖板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吹花现象,得保持梳理效果。
上述牵伸成条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过渡集束喇叭、中间部位的夹持输送及横向揉搓装置、后部的成条压辊组;上述夹持输送及横向揉搓装置包括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分别设置主动轴和被动轴,及设置使各环形带横向往复运动的横向运行驱动机构,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横向运动的方向正相反。本方式的牵伸成条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过渡集束喇叭、中间部位的夹持输送及横向揉搓装置、后部的成条压辊组,梳理机构梳理形成的毛网由剥取机构剥取后,经由前部的过渡集束喇叭集束形成初步毛条束,初步毛条束由夹持输送及横向揉搓装置的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夹持并向后输送,在夹持向后输送的同时,各环形带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同时横向往复运动,且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横向运动的方向正相反,即对初步毛条束形成往复揉搓,且这种往复揉搓是在毛条束行进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因此,其即可使毛条束紧实,又不至于使条束中纤维间形成螺旋状纠缠,条束中纤维较为顺直,该条束再行经成条压辊组进一步得到压实后,进入圈条机构圈条成为后续使用的毛条;得到的毛条条束紧实,在一般性的牵引或牵拉过程中,不会产生粗细不匀的毛节段,且毛条中纤维较为顺直,也利于后续的并条和纺纱。
上述下方环形带主动轴配置的从动齿轮啮合同侧的动力输入主动齿轮,上方环形带主动轴配置的次从动齿轮啮合同侧的上述从动齿轮。该方式,结构紧凑,由动力输入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齿轮,驱动下方环形带运转,同时,再由从动齿轮过渡啮合传动次从动齿轮,驱动上方环形带同步反方向运转,实现上方环形带和下方环形带夹持毛条束并向后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合力纤维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合力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