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采煤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5155.2 | 申请日: | 2007-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江卫;王明南;林万令;李景恒;冯庆全;蒋政;冀庆来;张波;李国锋;宋天成;朱辉;王振坤;李晴;韩河;孙卓辉;张联龙;何亮;周晓玲;田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E21C25/06 | 分类号: | E21C25/06;E21C35/20;E21C35/22;E21D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715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采煤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薄与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目前,已探明薄煤层可采储量约为61.5亿吨,约占总可采储量的20%。据统计,全国国有重点薄煤层储量为25.29亿吨。由于缺乏适应性好、生产效率高的开采装备,薄煤层开采单产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使很多煤炭企业放弃薄煤层开采,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伴随着现在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薄及极薄煤层必将成为主采煤层。因此,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资源回收率、发展循环经济,亟需解决薄煤层高效开采问题。受工作面空间限制,薄煤层存在煤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矿压大,单产水平低,巷道消耗率高,接替紧张,工人作业条件差问题,薄煤层开采一直是煤炭矿井开采的薄弱环节;常用的井下采煤设备其中包括: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电液控制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常见采煤机为滚筒采煤机,采煤机其中包括:滚筒、电动机、采煤机液压系统、采煤机喷雾降尘系统、左滚轮、右齿轮;开采煤矿常用的刮板输送机其中包括机头动力装置、机尾动力装置、多个溜槽、齿轨、刮板、机头推移架、机尾推移架、链轮、刮板、刮板链、机头过渡槽、机尾过渡槽,机头动力装置设有减速器、连接罩和电机;溜槽其中包括左槽帮、右槽帮、溜槽底板、右槽帮右侧的溜槽推移架;多个溜槽为前后分布;左槽帮上端面为采煤机左滚轮轨道;机头动力装置与溜槽前部连接,此种刮板输送机只适用厚及中厚煤层的开采;在井下作业中,溜槽需要经常性的移动,在这一过程中,连接溜槽与溜槽之间的螺栓容易松动,必须及时上紧,而在井下从事这项工作其工作强度和危险性都很大,由此还导致了溜槽的使用寿命下降;由于机头动力装置与溜槽前部固定连接,溜槽前部只能放在掘进巷道中,采煤机作业时溜槽前部的一段煤层采掘不到,采煤率低;电液控制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其中包括底座、液压立柱、前连杆、后连杆、顶梁、侧护板、掩护梁、推移液压千斤顶、平衡千斤顶、侧推千斤顶、安装在顶梁内侧壁中的支架内喷雾系统、电液控制系统;液压立柱、前连杆、后连杆和推移液压千斤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液压立柱的活塞杆上接顶梁并与之铰接,前连杆、后连杆上铰接掩护梁,前连杆、后连杆杆、后连杆下铰接底座,顶梁的后部与掩护梁铰接,侧推千斤顶安装在顶梁上,侧推千斤顶活塞杆与侧护板固定连接,平衡千斤顶安装在掩护梁上,平衡千斤顶活塞杆上铰接顶梁;液压支架的升、降、推、移等一系列动作都由液压系统控制,所以支架上安装有若干液压控制阀和操纵阀。操纵阀是由工人推拉手把控制的,所以移架的工作由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放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薄与极薄煤层开采的井下采煤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机械厂,未经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丙溴磷、氟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 下一篇:矿井巷道U型棚区岔门支护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