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132.1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刚;刘来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刚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4B1/14;D04B21/00;D06B1/00;D06P1/39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纤维 蚕丝 混纺 织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纤维是一种再生植物蛋白纤维,大豆纤维兼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众多优点:有羊绒般柔软的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且保健功能明显,被专家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它含有十八种氨基酸,亲肤性能良好,能延缓皮肤衰老,其织物有人体的第二皮肤之称。大豆功能纤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同一个纤维上具备“三大舒适功能”和“四大保健功能”的纤维产品。大豆蛋白纤维为我国的开创性发明,但其在纺织工业的应用存在许多难题,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纺织材料混纺后的纱线及由纱线织成的面料,因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纺织材料着色能力不同,在印染时造成面料染色不均匀,出现局部色轻或色重。目前,大豆蛋白纤维与蚕丝混纺面料,存在织造工艺不合理,产品色泽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着色均匀、透气性好、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悬垂性好的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是质量百分比为:大豆纤维占45-55%、桑蚕丝占45-55%的混纺纱。
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的生产方法是,具有织造和染整工艺,染整工艺采用进布→前处理→染色→整理的工艺流程,织造工艺是在24G单面大圆机上进行编织,四路一个完成组织,前处理采用预处理→精练→氧漂的工艺流程,染色采用弱酸性染料染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选择了桑蚕丝为面料的表面,大豆纤维为面料的里层,选用组织结构以及合理的工艺参数,使面料既保持大豆纤维原有的羊绒般柔软滑糯的手感,又具有桑蚕丝面料的光泽和悬垂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其质量百分比为:大豆纤维占50%、桑蚕丝占50%的混纺纱。
大豆纤维是一种再生植物蛋白纤维,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最外层是改性蛋白质,中间部分缩醛的聚乙烯醇,内芯是含硫酸基单体的聚内烯腈,在结构上含有氨基、羟基、羧基和腈基,它的物理性能类似羊毛和蚕丝。蚕丝属高蛋白天然纤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能加速细胞新陈代谢;然氨酸、苏氨酸能防止皮肤老化,增强皮肤细胞活力;甘氨酸、乙氨酸可吸收紫外线,帮助皮肤调节水份,增强光泽。天然纯蛋白的蚕丝织物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容易因氧化发黄变色;二是起皱,衣物穿用过程对洗、晾、保管的要求比较麻烦。大豆纤维和蚕丝混纺生产的针织物厚实,毛感强,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和华丽,保暖性好,吸湿性好,是理想的高档次内衣面料。
其生产方法:具有织造和染整工艺,织造是在24G单面大圆机上进行编织,四路一个完成组织。织针按ABCD顺序进行:第1路是A、D号织针正常编织,B号是织针集圈,C号织针不参加工作;第2路是A号织针集圈,B号织针不参加工作,C、D号织针正常编织;第3路是A号织针不参加工作,B、C号织针正常编织,D号织针集圈;第4路是A、B号织针正常编织,C号织针集圈,D号织针不参加工作。
染整工艺采用进布→前处理→染色→整理的工艺流程。前处理和染色在溢流染色机构内进行。前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精练→氧漂。预处理工艺处方:Na3PO4,2g/L;Na2CO3,1g/L。工艺条件:工作液温度为90℃,保温30min。精练工艺处方:Na3PO4,0.5g/L;Na2CO3,0.5g/L;Na2SiO3,1g/L;肥皂6g/L;精练剂5g/L;复合酶5g/L;洗涤剂5g/L;渗透剂2g/L;PH值9-10。工艺条件:工作液温度为50-55℃,保温处理时间为60min,然后热水洗,温水洗,烘干。氧漂:工艺处方:H2O2,6g/L;NaOH,1g/L;氧漂助剂,6g/L;渗透剂,2g/L;PH值9-10。工艺条件:汽蒸温度100℃,保温时间40min,热水洗,温水洗,烘干。染色采用弱酸性染料染色,处方:兰纳洒脱红1.5%,兰纳洒脱灰0.5%,兰纳洒脱黄0.15%,渗透剂0.5g/L,匀染剂1.0%,染浴宝0.5g/L,元明粉5.5%,NaAc1.0g/L,HAc调节PH值至4.5-5.0,浴比1∶25。
实施例2:
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其质量百分比为:大豆纤维占45%、桑蚕丝占55%的混纺纱。
其生产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大豆纤维与蚕丝混纺织物其质量百分比为:大豆纤维占55%、桑蚕丝占45%的混纺纱。
其生产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刚,未经李俊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外科手术用上肢约束带
- 下一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