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肝(胆)炎症的中药方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026.3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寿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寿叶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3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4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炎症 中药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的一种治疗肝(胆)炎症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等病变的药物主要以西药消炎药类为主,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中药治疗种类少,治疗周期长,且疗效低和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肝(胆)炎症的中药方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8-12,炒白芍、枳壳、枳实、鸡内金、香附、郁金、人参、夏枯草、当归和茵陈各12-15,虎杖10-12,甘草3-5。
针对慢性肝炎患者,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败酱草、垂盆草、五味子、灵芝和枸杞各10-12。
针对肝硬化患者,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灵芝、败酱草、枸杞、炒白术、生黄芪、水红花籽和玉米须各10-12。
针对胆囊炎患者,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蒲公英、败酱草、黄苓、绿萼梅和青皮各10-12。
针对胆石症患者,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金钱草、槟榔、木香、生大黄、王不留行和威灵仙各8-10。
本发明具有疏肝解郁、消滞逐瘀的功效。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而解郁结,疏利肝胆而解郁热。白芍养血柔肝,和营敛阴,缓急止痛,与柴胡并用则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枳壳性缓力小,行气于胸,可消胀满而快胁膈;枳实性急力强,行气降浊,消痞散积;枳壳、枳实并用,行气消痞,其效益彰。香附乃气病总司,行气开郁,消滞散瘀。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主品,且能除胀导积,散瘀化石;二药伍用对气郁血滞,臌痞结石疗效甚好。郁金利胆退黄,逐瘀止痛,偏治胸腹胁肋之瘀滞。人参,夏枯草,当归活血行瘀,清热除烦,善通全身之血脉,其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茵陈微寒,保肝利胆,清热除湿,退黄解毒,为治疗肝胆病要药。虎杖入肝胆经,逐瘀活血,利胆解毒。甘草护肝解毒,缓急止痛,安和五脏,协调诸药。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等病变的有效率92%,治愈率8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每个实施例以日用剂量配置):
实施例1:柴胡8g,炒白芍12g,枳壳12g,枳实12g,鸡内金12g,香附12g,郁金12g,人参,夏枯草,当归12g,茵陈12g,虎杖10g,甘草3g。
实施例2:针对慢性肝炎患者,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败酱草、垂盆草、五味子、灵芝和枸杞各10g。
实施例3:针对肝硬化患者,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灵芝、败酱草、枸杞、炒白术、生黄芪、水红花籽和玉米须各10g。
实施例4:针对胆囊炎患者,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蒲公英、败酱草、黄苓、绿萼梅和青皮各10g。
实施例5:针对胆石症患者,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金钱草、槟榔、木香、生大黄、王不留行和威灵仙各8g。
采用本发明的方剂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工艺制备口服液或片剂、胶囊等,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通常以10-15天为一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寿叶,未经王寿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