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3695.7 | 申请日: | 200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涛;郭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涛;郭承军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肾炎 中药 复方 制剂 制备 方法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2.背景技术
目前,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统计,每百万人口中,每年约有100-150人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我国,根据200万城镇人口的统计调查推测,其发生率约为668人/百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的疾病之一。
肾炎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极其复杂,现在患者多数年轻化,尤其是有向男性方面发展的趋势。肾病患者初期常常出现血尿、蛋白尿、尿量减少、水肿,甚至引起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慢性肾炎久治不愈很难除根,进入晚期尿毒症的治疗更加困难。西药治疗肾炎疾病的用药,目前也很难找到特效药,而西医治疗存在的弊病是副作用大。而中医中草药已被世界公认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医药珍贵的宝库。现代医学认为,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基地膜,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球发生变性,进而纤维化。与肾小球相连的肾小管,呈现营养不良性改变,或使肾小管萎缩,因而出现蛋白尿。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水不化气,湿滞血癖是肾炎患者的基本病机。中医认为,“肾炎患者与正虚邪实失衡有关,肾为先天之本,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亏则封藏不固,精气外泄,不能收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产生蛋白尿。
目前用于治疗肾炎的常见的中药制剂有六味地黄丸、二仙汤、肾炎康复片等,对急慢性肾炎虽有一定疗效,但疗程长,痊愈慢,且易复发。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程短、起效快,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而不易复发,特别是对急性发作症状更有突出效果的治疗肾炎的中药复方制剂。
经发明人多年的临床应用及药理试验,筛选出由小蓟、黄芪、生地黄、木通、益母草、玉米须、淡竹叶、炒蒲黄、藕节、当归、栀子、炙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祛淤消肿;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三味为君药共达清热凉血,利尿消肿,滋阴益肾以治主症。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玉米须味淡性平,归肝胆经,利尿、泻热、平肝、利胆;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除烦、利尿;三味药共同协助君药清热、活血、利尿以为臣药。木通味苦性微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清心火、利大便、通经下乳;炒蒲黄味甘性平,归肝、心包经,止血、化瘀、通淋;藕节味甘、涩,性平,归肝、肺、胃经,止血、消瘀;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五味共同佐以臣药。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更能使诸药直达病灶,为使之药。诸药合用有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益肾之功效,本发明可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急、慢性肾炎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
经发明人多年的临床应用,本发明各药味重量配比在如下范围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小蓟60~100份、黄芪60~100份、生地黄30~50份、木通15~25份、益母草30~50份、玉米须8~12份、淡竹叶15~25份、炒蒲黄8~12份、藕节15~25份、当归30~50份、栀子15~25份、炙甘草15~25份。
本发明各药味有如下重量配比时可得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小蓟80份、黄芪80份、生地黄40份、木通20份、益母草40份、玉米须10份、淡竹叶20份、炒蒲黄10份、藕节20份、当归40份、栀子20份、炙甘草20份。
本发明可以由如下方法获得,但不能理解为本发明仅限于如下的制备工艺。
工艺一: 取小蓟、黄芪、生地黄、木通、益母草、淡竹叶、藕节、当归、炙甘草、炒蒲黄、玉米须、栀子等十二味中药经净选加工,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加水10倍,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8倍,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适量,加入乙醇,调节乙醇量50%~80%,静置过夜,使沉淀,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得浸膏粉,备用。
工艺二: 取小蓟、黄芪、生地黄、木通、益母草、淡竹叶、藕节、当归、炙甘草、炒蒲黄、玉米须、栀子等十二味中药经净选加工,加水煎煮二次,第一加水12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适量,加入乙醇,调节乙醇至50%~80%,静置过夜,使沉淀,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得浸膏粉,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涛;郭承军,未经谢晓涛;郭承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3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