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光催化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3569.1 | 申请日: | 2007-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 |
| 主分类号: | B01J19/12 | 分类号: | B01J19/12;B01D53/86;C02F1/30;B01J3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光催化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净化设备,尤其是一种新型光催化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作为光催化媒,因其对有机污染物质具有良好的催化分解能力,被广泛地用在各种流体的净化设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激发光源设置在催化体的一侧,当光源在激发过程中,只能激发向光的一侧,而催化体的背光侧则无法受到很好的激发,因此,光催化活性不高,催化效率降低,有机污染物质无法被完全催化分解,达不到设计要求;也有人把催化体的周围都设置激发光源,这样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却占用了更大的空间,减少了催化体的放入量,而且催化体与催化体之间接触的地方也是很难受到彻底地激发,同样影响了有机污染物质的清除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光催化器件,该装置具有激发充分、催化效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光催化器件,由激发光源、附有催化材料的催化管构成,其特点是激发光源被催化管所包围。
所述催化管是由石英等抗紫外线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催化管可以是普通的石英管,也可以是在石英管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置不规则的突起。
所述激发光源直接放入催化管的内部,也可以在激发光源的外壁周围设置多个催化管,形成梅花形状。
所述催化管的管壁也可以作为激发光源的玻壳,使其催化管的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光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激发光源设置在催化管的内部,因此,在光源激发过程中可以对催化管周围进行全方位激发,极大地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加强了有机污染物质的清除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催化管,11:管壁,2:激发光源,21:灯丝,3: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取一根普通中空催化管1,并在中空催化管1上附有催化材料,然后,把激发光源2放入中空催化管1内,即可使用,其中,上述中空催化管1的材料选择为石英等抗紫外线材料。
本发明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同具备其他功能的净化设备联合使用。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中空催化管1可以制作成在其外壁和/或内壁上设置不规则的突起3,形成“海参”形状,设突起3的目的是增大催化管1的比表面积,增加纳米催化物的载量,提高催化效率。其与激发光源2连接方式、应用范围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根据激发光源2生产的操作过程,可以直接把激发光源2的灯丝21放入中空催化管1内,中空催化管1的管壁11直接作为激发光源2的玻壳,使催化管1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光源,并在其催化管1外壁上设有不规则的突起3,其应用范围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可以在激发光源2的外壁周围设置多个催化管1,并固为一体,形成梅花形状,目的是进一步加大激发范围,使能量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激发,催化效率进一步加大,其中激发光源2可以使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与催化管1所述的组合形式,也可以使用实施例三所述的激发光源2和催化管1一体式的,还可以直接使用激发光源2,其应用范围同实施例一。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他均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未经陈罘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3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拉坯机
- 下一篇:一种木材修改面层的色泽烟熏处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