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3071.5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军;周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军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B29C53/80;B29C70/40;B29C70/10;B29K105/08;B29K309/08;B29K23/0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玻璃纤维 复合管 制作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管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二、背景技术:
钢管也是广泛采用的液体运输管道,但是腐蚀是钢管道在长期运行中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现有管道失效事故分析表明,对防腐层的机械损伤占第一位,腐蚀占第二位,而塑料是本世纪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新型材料之一,塑料管道因为具有经济性、耐腐蚀、施工方便等特点,具有传统管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广泛应用在给排水、燃气输送、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聚乙烯塑料管的缺点是大中口径管道承压能力差,影响了其在供水管线、输气管线、油田采出水回注管线、各类工业管线、海底管线和油气水混输领域的使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与传统的管道内涂层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利用玻璃纤维的高强度,解决聚乙烯塑料管成压能力差的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1)取一定长度的聚乙烯塑料管,固定在可以轴向旋转的缠绕机械上,使聚乙烯塑料管能够作匀速的轴向运动;(2)将多股玻璃纤维浸入树脂中,再将已浸入树脂的多股玻璃纤维匀速的缠绕在聚乙烯塑料管外管壁上;(3)根据玻璃纤维的缠绕圈数不同,在经过不同时间的养护固化后,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即制作完成。
所述的多股玻璃纤维通过滚柱压入树脂槽内,均匀的浸入树脂。
所述的多股玻璃纤维为5-20股。
所述的步骤(3)在70-90度的温度下,养护固化时间为5-8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管道内涂层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管道形成全封闭的、内防腐层与玻璃纤维相结合的新型复合管,克服了聚乙烯管道存在的弊端,特别是供水系统,优化了聚乙烯塑料管的使用性能。另外,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复合管道制作,可以大幅度上降低综合成本,也提高管线的使用寿命,正常情况下,管道寿命长达50年。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的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先制造一定管径、一定长度的聚乙烯塑料管,通过夹具安装在缠绕机械上,使聚乙烯塑料管匀速转动的同时做匀速轴向运动,将5股玻璃纤维通过滚柱压入树脂槽内,浸脂后,均匀缠绕到聚乙烯塑料管的管壁上,缠绕的厚度及层数由管道的耐压能力决定;经过8小时、温度70度左右的养护固化处理后,温度越高,固化时间越短,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制做完成。
实施例2:
先制造一定管径、一定长度的聚乙烯塑料管,通过夹具安装在缠绕机械上,使聚乙烯塑料管匀速转动的同时做匀速轴向运动,将20股玻璃纤维通过滚柱压入树脂槽内,浸脂后,均匀缠绕到聚乙烯塑料管的管壁上,缠绕的厚度及层数由管道的耐压能力决定;经过5小时、温度90度左右的养护固化处理后,温度越高,固化时间越短,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制做完成。
实施例3:
先制造一定管径、一定长度的聚乙烯塑料管,通过夹具安装在缠绕机械上,使聚乙烯塑料管匀速转动的同时做匀速轴向运动,将8股玻璃纤维通过滚柱压入树脂槽内,浸脂后,均匀缠绕到聚乙烯塑料管的管壁上,缠绕的厚度及层数由管道的耐压能力决定;经过5-8小时、温度80度左右的养护固化处理后,温度越高,固化时间越短,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制做完成。
参照附图1,制作出来的产品由聚乙烯管道1和玻璃纤维层2组成,在聚乙烯管道1的外层设有浸入树脂的玻璃纤维层2;其中,多根管道连接时,接头处的内层聚乙烯管道通过熔焊即可以联接,为了增加连接强度,外层的玻璃纤维层2由连续缠绕的已浸入树脂的玻璃纤维组成的玻璃纤维浸脂修补层3,接头外壁缠绕浸入树脂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其强度是普通聚乙烯玻璃纤维浸脂复合管强度的1.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军,未经王培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3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水井高压洗井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手轮廓提取及定向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