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性净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768.0 | 申请日: | 200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蒋玉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玉珊 |
主分类号: | C10G19/073 | 分类号: | C10G19/0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100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净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基础油制造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酸性物质的碱性净化剂。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在制造润滑油基础油过程中,当油品的酸性物质含量过高,以致其中和值指标超标时,通常都要利用油品净化剂对其进行脱酸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传统的油品净化剂主要是氢气,以氢气为净化剂脱出油品酸性物质的操作也称之为“加氢法”。以“加氢法”处理油品时,虽然能够使产品的中和值达到标准要求,但存在设备投资较大,操作工艺复杂,以致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碱性净化剂,以便在利用其脱出润滑油基础油的酸性物质时,既能保证产品的中和值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又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硅铝酸盐载体、无机碱两种组分组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为:硅铝酸盐载体99.9~90%、无机碱0.1~10%。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实现,它由硅铝酸盐载体、无机盐两种组分组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为:硅铝酸盐载体99.9~90%、无机盐0.1~10%。
上述硅铝酸盐载体是膨润土或凹凸棒石黏土或高岭土或硅藻土或叶蜡或海泡石或沸石或铝土矿经破碎、酸化、烘干处理后的制得物。
上述无机碱分别可以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钠。
上述无机盐分别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氟化钠或硅酸钠或硅酸钾或三氯化铝。
本发明实现后,当人们用其脱出润滑油基础油的酸性物质时,可使该油品的中和值由脱酸前的0.05~0.07mgKOH/g降低到0.02mgKOH/g以下,从而有效使产品的中和值指标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与此同时,以本发明为净化剂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150~200元/吨润滑油基础油,而以氢气为净化剂时,则产品的生产成本是180~250元/吨润滑油基础油。由此可见,以本发明为净化剂与以氢为净化剂相比,可使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一、制备硅铝酸盐载体
A、制备基料
备硅铝酸盐矿产物即膨润土或凹凸棒石黏土或高岭土或硅藻土或叶蜡或海泡石或沸石或铝土矿即铝矾土适量,将其烘干破碎,即制得基料;
B、酸化
按基料与无机酸即盐酸或硫酸或硝酸或磷酸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1~3的比例,向基料中加入浓度为10%~50%的无机酸水溶液,并加温至其沸点,同时搅拌1~10小时,然后进行水洗处理,使沉淀物游离酸含量小于0.5%;
C、烘干沉淀物,使其水分的重量含量小于10%,得硅铝酸盐载体。
二、复合
用浸渍或离子交换或混合法将无机碱或无机盐复合到硅铝酸盐载体上。
三、制得成品
将工序二制得物烘干或焙烧,再将其粉碎成粒径0.075mm粉状物,即得到本发明成品。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一、铝酸盐载体的制备
A、制备基料
备凹凸棒石黏土或膨润土适量,将其烘干破碎,即制得基料;
B、酸化
按基料与盐酸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1的比例,向基料中加入重量浓度为25%的盐酸水溶液,并加温至沸点,同时搅拌1小时,然后进行水洗处理,使沉淀物游离酸含量小于0.5%;
C、烘干沉淀物,使其水分的重量含量小于10%,得硅铝酸盐载体。
二、复合
用离子交换法将氢氧化钠复合到硅铝酸盐载体上,即按硅铝酸盐载体与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1.5的比例,将两者混合并搅拌加热至80℃、保温1小时,过滤得滤饼。
三、制得成品
在120℃条件下,将工序二制得物烘干,直至其水分的重量含量不大于8%止,再将其粉碎成粒径0.075mm粉状物,即得到本发明成品。
实施例二
一、铝酸盐载体的制备
A、制备基料
备硅藻土或高岭土适量,将其烘干破碎,即制得基料;
B、酸化
按基料与磷酸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1的比例,向基料中加入重量浓度为10%的磷酸水溶液,并加温至沸点,同时搅拌10小时,然后进行水洗处理,使沉淀物游离酸含量小于0.2%;
C、烘干沉淀物,使其水分的重量含量小于10%,得硅铝酸盐载体。二、
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玉珊,未经蒋玉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饰品钥匙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多户水表井及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