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洞热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243.7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平;王凤英;张巧玲;张珍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敬平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42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洞 热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管道内流体进行快速加热的电加热器,特别是针对水、油、空气等,凡属流动的气体或液体在管道流动中进行快速电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管道式流体加热器已经应用,该产品设计中上电极座集流孔偏高,热容偏大。上电极座和下电极座与金属发热管均为端点压合连接,发生渗水,泄露电流大,生产实施中工艺难度大,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能高、热能利用率高、热容小、消耗功率小、体积小、速热、使用寿命长的一种电加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加热器包含设有一个外壳,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外壳内沿横向依次套设外环外传热管,外环外绝缘层、外环型电发热件、外环内绝缘层、外环内传热管组构成外环型发热管,外环型发热管下部设有外环集热孔,内环外传热管、内环外绝缘层、内环型电发热件、内环内绝缘层、内环内传热管组构成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内环型空心发热管上部设有内环集热孔,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和外环型发热管下部与外壳夹持在下外防水套、下内防水套、下电极、下固配件之间,内环型空心发热管端头设有防水圈和连接件,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和外环型发热管上部夹持在上内防水套、上外防水套、上电极与设有流体进口的防水压盖之间,防水压盖下部与外壳相连接,上固配件、上螺母、下固配件、下螺母与外壳组为一体;外壳与外环外传热管之间用作流体流入初加热通道,外环内传热管与内环外传热管用作流体二次加热升温通道,内环内传热管的空心管作为流体三次集热升温通道,工作时依次经流体入口通道,流体进口进入初加热通道,通过外环集热孔进入二次加热升温通道,经过内环集热孔进入三次集热升温通道,从流体出口流出,完成流入流出的一次性集热过程,此过程是外环型电发热件和内环型电发热件将电能对管道流体介质进行迂回多道次埋入集中加热过程。
本发明的体积效果是: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能高、热能利用率高、热容小、消耗功率小、体积小、速热、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体入口,2上固配件,3防水压盖,4流体进口,5上螺母,6外壳,7外环外传热管,8外环外绝缘层,9外环型电发热件,10外环内绝缘层,11外环内传热管,12外环集热孔,13下螺母,14下固配件,15连接件,16流体出口,17防水圈,18下电极,19下外防水套,20下内防水套,21内环内传热管,22内环内绝缘层,23内环型电发热件,24内环外绝缘层,25内环外传热管,26内环集热孔,27上内防水套,28上外防水套,29上电极。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该电加热器包含设有一个外壳6、流体入口1和流体出口16,外壳6内沿横向依次套设外环外传热管7、外环外绝缘层8、外环型电发热件9、外环内绝缘层10、外环内传热管11组构成外环型发热管,外环型发热管下部设有外环集热孔12,内环外传热管25、内环外绝缘层24、内环型电发热件23、内环内绝缘层22、内环内传热管21组构成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内环型空心发热管上部设有内环集热孔26,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和外环型发热管下部与外壳夹持在下外防水套19、下内防水套20、下电极18、下固配件14之间,内环型空心发热管端头设有防水圈17和连接件15,内环型空心发热管和外环型发热管上部夹持在上内防水套27、上外防水套28、上电极29与设有流体进口4的防水压盖3之间,防水压盖3下部与外壳6相连接,上固配件2、上螺母5、下固配件14、下螺母13与外壳6组为一体;外壳6与外环外传热管7之间用作流体流入初加热通道,外环内传热管11与内环外传热管25用作流体二次加热升温通道,内环内传热管21的空心管作为流体三次集热升温通道,工作时依次经流体入口1通道,流体进口4进入初加热通道,通过外环集热孔12进入二次加热升温通道,经过内环集热孔26进入三次集热升温通道,从流体出口16流出,完成流入流出的一次性集热过程,此过程是外环型电发热件9和内环型电发热件23将电能对管道流体介质进行迂回多道次埋入集中加热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敬平,未经张敬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风光联合发电的多代理控制系统
- 下一篇:改进的硬质表面清洁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