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131.1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鹤鸣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B5/00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辽宁省锦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遥控 无人 微型 攻击 潜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军事目的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攻击潜艇的外壳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机动灵活,便于运送和回收,可快速布设,应用范围广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艇体1,在艇体1内设有承载板6,在承载板6上设置有蓄电池7、水泵14、计算机监控系统9和驱动电机16,在艇体1的尾部设有尾舵17和螺旋浆18,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艇体1的材质为软质高强防水防气材料,在艇体1侧面设有水气密封拉链4,在艇体1表面设有气门19,在艇体顶部设有摄像头10、卫星天线11,所述的摄像头10和天线11分别与计算机监控系统9连接,艇体1内底部设有压载水袋2,压载水袋2通过由软管、控制阀与水泵14构成的双向输水管路与外界相通,在艇体1外底面设有外挂架3。
上述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在承载板6上设有贮气罐15、气泵13,在艇体1顶部设有气管12,所述的气管12通过连接管、控制阀、气泵13和贮气罐1 5连接。
上述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在外挂架3上设有压载水袋或压载水箱20,压载水袋或压载水箱20和位于艇体1内底部的压载水袋2通过换向阀与双向输水管路连接,以便用作侦察时便于潜艇下潜。
上述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在艇体1外表面前端固接有折叠气袋21,在艇体1外表面后端设有折叠水袋22,所述的折叠气袋21通过软管、控制阀与贮气罐15连接,所述的折叠水袋22和压载水袋2通过换向阀与双向输水管路相通,以便该潜艇的外挂架外挂导弹时,在发射前使该潜艇能带动导弹竖起。
上述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所述的承载板6的边缘和边角为圆弧形,且边角通过连接带与艇体1内壁连接。
上述的远程遥控无人微型软壳攻击潜艇,在艇体上设有气压平衡自动控制阀,以在艇体内压力过高时自动泄压,防止艇体爆裂。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由于艇体采用软质高强防水防气材料制成,使用前通过气门向潜艇内充气,因此该潜艇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机动灵活,便于运送和回收,可快速布设。本潜艇属于浅层潜艇,如果要求下潜的深度超过本潜艇软壳艇体承受力前,应由贮气罐及时向艇体内充入超常压空气,以便建立起反压,来确保艇体的安全。通过卫星天线可向导航卫星发送由摄像头采集的潜艇周围水域视频信息,再由导航卫星将信号发至远程控制指挥中心,远程控制指挥中心发出控制命令并经过导航卫星由潜艇上的卫星天线接收信号后,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潜艇以及外挂的相应搭载物的行动。例如:外挂搭载鱼雷(含发射管)时即为远程遥控鱼雷;外挂搭载水雷时即为智能移动攻击水雷,外挂搭载导弹(含发射架)时即为无人式远程遥控水下发射导弹,外挂搭载炸弹时即为智能移动水下攻击炸弹,外挂搭载声纳时即为远程遥控无人侦察潜艇,实现发射鱼雷、水雷、导弹、炸弹、侦察等功能。该潜艇以及外挂搭载的武器均涂有隐形吸波涂层,以便隐形,因此具有广泛的军事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双向输水管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外挂鱼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外挂声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外挂导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艇体1、压载水袋2、外挂架3、水气密封拉链4、水平翼5、承载板6、蓄电池7、预留搭载箱8、计算机监控系统9、摄像头10、卫星天线11、气管12、气泵13、水泵14、贮气罐15、驱动电机16、尾舵17、螺旋浆18、气门19、压载水袋或压载水箱20、折叠气袋21、折叠水袋22,控制阀23-26、外连接管27,气压平衡自动控制阀2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鹤鸣,未经赵鹤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