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真空自耗式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1900.6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深;王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深;王久英 |
主分类号: | C10L3/00 | 分类号: | C10L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15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真空 制造 氢碳单氧 动力 燃料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制造可燃气体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真空制造氢碳单氧燃气的设备。
背景技术:
能源在国民经济和人类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人类承受着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重点发展,函待科技支撑的产业和行业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将在未来15年内把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环境等11个重点领域的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和新型能源开发。氢能技术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等将是今后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如何积极开发“新能源”,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提出重大挑战。
燃料是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常用的燃料资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都呈现出短缺的趋势,从石油、煤炭的价格上涨也可以看出这点。有一些再生的燃料不是生产成本太高,就是最终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如乙醇、氢、太阳能等。导致目前的实用性还显现不出来,水和碳是常用且十分丰富的资源,但现在没有一种大型的利用真空自耗式采用水和碳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安全性好、实用性强、能取代现有多种常用燃料的新型燃料制造设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真空自耗式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大规模生产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目前的燃料资源短缺,燃料成本高,燃料安全性不好,没有利用真空自耗式的方法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型真空自耗式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主要包括反应锥、真空泵、电极输送系统、高压缩机、冷干机、水浓缩室、高压储罐、低压储罐组成;交流电源箱通过整流稳压器输出稳定的直流电连接到反应锥内的两个电极上,反应锥通过管路与真空泵、高压缩机连接,高压缩机通过管路与水浓缩室、冷干机、高压储罐、低压储罐连接,低压储罐通过管路和阀门输出氢碳单氧动力燃料。
反应锥为额定电流300~10000A的自耗炉,外型为二层化工裂解塔式结构,内部为圆柱型腔,内盛装水,在型腔底部设置正电极碳环,圆柱型负电极碳棒由反应锥二层上端电极输送系统输送。
圆柱型负电极碳棒的尺寸为:Φ100mm×2000mm,正电极碳环的尺寸为:Φ500mm×100mm,其内径Φ200mm。
圆柱型负电极碳棒的尺寸为:Φ200mm×2000mm,正电极碳环的尺寸为:Φ500mm×200mm,其内径Φ200mm。
优点及效果: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的常规能源短缺、价格高、而部分新能源制造成本高,制得的产品使用安全性不好,目前没有一种大型真空自耗式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等方面存在问题。本发明利用直击雷电摩擦原理在碳电极之间分裂水分子,并进行氢碳组合,然后通过压缩分流转化为具有驱动力的燃料,其燃料具有能规模生产、廉价、清洁、可再生、原料来源广泛和安全;可减少燃料动力机组所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也可以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本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汽油的14%,一氧化碳排放量比汽车降低79%,碳氢化合物比汽车降低99%。本燃料用于工业切割金属,速度快,切口质量好,金属不变形,操作方便,价格低,无污染。可取代现实所用的常规驱动力燃料。
本发明真空自耗式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是经过长期研究,在中国进行了系统设计,采取的部件全部配制反馈的传感器及计算机的中心控制系统完成了设备的系统制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主要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碳电极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深;王久英,未经张忠深;王久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