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炉体测量器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1703.4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7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勇;马成;张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测量器 及其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炉炉体维护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测量转炉耳轴方向炉衬厚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更换新炉衬后,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受炉渣的侵蚀而变薄,必须时刻掌握炉衬的侵蚀速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降低炉衬被侵蚀速度,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即提高炉龄,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减少因炉衬变薄出现转炉炉体漏钢的生产安全事故。利用专用的炉体测量工具,检测炉体耐火材料的厚度,了解耐火材料被侵蚀的状况,指导转炉炉体维护。
现有的测量仪器存在以下缺点:价格昂贵、需要专人维护、故障率较高、测量时限制性环节较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条件,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维护方便的测量转炉耳轴炉衬厚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转炉耳轴方向炉衬厚度的装置,包括测量支杆、两个拉杆、可旋转测量支杆、两个可变测量杆,测量支杆与可旋转测量支杆活动连接,两个拉杆分别固定在可旋转测量支杆的两端,可旋转测量支杆为空心管,两端设有多个定位孔,可变测量杆的外径小于可旋转测量支杆的内径,且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可旋转测量支杆的管内。
一种利用上述装置测量转炉耳轴方向炉衬厚度的测量方法,将转炉转到90度,将测量支杆放到转炉中心线位置,利用拉杆将可旋转测量支杆旋转90度使之与测量支杆成水平;装置进到炉内后,在指定位置拉动拉杆,使可旋转测量支杆与测量支杆垂直,可变测量杆与转炉耳轴方向的炉衬充分接触后,用固定销固定可变测量杆在可旋转测量支杆管内的位置,测量从可旋转测量支杆的中心到可变测量杆顶端的垂直长度,用以下公式计算转炉耳轴方向的炉衬厚度:
转炉耳轴方向的炉衬厚度=原始耐火砖厚度-(测量数据-初始测量数据)
其中,初始测量数据是开新炉前转炉中心线到耐火砖内侧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制作简单、操作灵活、可节省购置专用测量仪器的费用,能有效地反映出炉衬的侵蚀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中,1测量支杆、2拉杆、3可旋转测量支杆、4可变测量杆、5定位孔、6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测量转炉耳轴方向炉衬厚度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测量支杆1、两个拉杆2、可旋转测量支杆3、两个可变测量杆4,测量支杆1与可旋转测量支杆3活动连接,两个拉杆2分别固定在可旋转测量支杆3的两端,可旋转测量支杆3为空心管,两端设有多个定位孔5,可变测量杆4的外径小于可旋转测量支杆3的内径,且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5,通过固定销6固定在可旋转测量支杆3的管内。
图1所示的装置用于测量转炉耳轴方向炉衬厚度,其测量方法是将转炉转到90度,将测量支杆1放到转炉中心线位置,利用拉杆2将可旋转测量支杆3旋转90度,使之与测量支杆1成水平,目的是便于转炉炉体测量器进入到炉内。装置进到炉内后,在指定位置拉动拉杆2,使可旋转测量支杆3与测量支杆1垂直,可变测量杆4与转炉耳轴方向的炉衬充分接触后,用固定销5固定可变测量杆4在可旋转测量支杆3的管内位置,完成后将该装置从炉内拿出,测量从可旋转测量支杆3的中心到可变测量杆4顶端的垂直长度。其计算公式是:转炉耳轴方向的炉衬厚度=原始耐火砖厚度-(测量数据-初始测量数据),其中初始测量数据是开新炉前转炉中心线到耐火砖内侧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转炉炉体测量器,如图2所示,包括测量支杆1、可变测量杆4、定位孔5、固定销6,测量支杆1是空心管,可变测量杆4的外径小于测量支杆1的内径,且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5,通过固定销6固定在测量支杆1的管内。
图2所示的转炉炉体测量器用于测量转炉大面炉衬厚度,其测量方法是将转炉转到90度,将测量支杆1放到转炉中心线位置,可变测量杆4与炉衬充分接触后,用固定销5固定可变测量杆4在支杆1管内的位置,测量从支杆1的端点到可变测量杆4顶端的垂直长度,用以下公式计算炉衬厚度:炉衬厚度=原始耐火砖厚度-(测量数据-初始测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改性剂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粘贴固体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