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的测量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443.9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文;石忠宁;高炳亮;于亚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C25C3/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0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阴极 阳极 之间 距离 测量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铝电解槽中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铝电解工业一直采用传统的Hall-Heroult法。所用的电解质为冰晶石—氧化铝熔盐体系,阳极和阴极上下放置,阳极为预焙炭素阳极,阴极为炭素,目前向石墨化阴极发展。电解时,阴极铝液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不断累积的金属铝液成为实际的阴极,一般大型铝电解槽的铝液水平高度达到20cm左右。由于电解过程存在强大的电场把铝液搅动,使得铝液平面波动较大。而目前的极距测定方法——钎插法,该法采用钢钎插入熔体中,再提出来确定铝液的位置,然后也同样的方法确定阳极底部的位置,根据这两个位置的距离来确定极距。钎插法的准确度较差,主要是因为电解质与铝液交界面难以确定准确,而且人为误差很大所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铝电解槽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的方法及装置。
本方法的原理如下:
铝电解槽的极距指的是槽底铝液的上表面到阳极底掌之间的距离。精确测量极距的关键在于精确测量这两个面的位置,尤其是铝液的上表面。在电解过程中铝液的上表面是变化的,同时还存在着波动的因素,因此测量电解槽中铝液上表面的位置比较困难。
本发明方法是基于电解质的电导率与铝液的电导率差别在10000倍,通过测量电势随槽膛深度的变化规律来确定铝液的上表面。即当探头由铝液中上升到与电解质的界面后,电势的变化出现一个拐点,这个拐点的位置就是铝液和电解质的界面。
阳极底掌的位置也可通过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由于阳极极化电压较大,因此在探头接触到阳极底掌前,测量的电位还包括阳极的极化电压,但当探头一接触到阳极上,测量的电压就不包括极化电压了,因此在阳极底掌位置上也将出现一个电位拐点。这两个点的位置确定了,电解槽的极距的测量就准确了。
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架、测量控制箱、升降机构和电极探头,升降机构装在测试架的可移动小车上,控制箱和电极探头装在测试架上,控制箱核心为单片机,单片机内嵌入了控制操作程序,单片机通过接口电路分别与电解槽阳极、电极探头和测试架升降机构相连,并控制测距过程。
具体测量方法和过程如下,
操作控制箱6,将小车11驶入指定位置,将阳极连线5接到阳极上,探头1放到电解槽底部的铝液2中的某一位置S1,操作控制箱6,自动记下探头1在S1位置时的电压值V1,然后以每分钟1cm的速度抬升探头1,这时电位表上的电压几乎不变,当探头上升到铝液与电解质的界面S2时,电位变化出现拐点。继续以每分钟2cm-5cm的速度抬升探头,当探头1接近阳极底掌S3时,电压值为V2,放慢抬升速度为每分钟0.2cm-1cm,当电压出现拐点,即到阳极底表面S3,电压值为V3,即可测量出极距d=S3-S2,同时可得到阳极过电压η阳极=V3-V2。以上的电压值,位移值等数据由控制箱6中的单片机进行采集,然后通过编程,根据相邻两点连线的斜率比较,找到数据点中的S1、S2和S3及其对应的V1、V2和V3。自动计算出极距d和阳极过电压η阳极。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快捷方便的用于工业电解槽极距的测量和过电压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极距测量装置图;
图2为本发明极距测量原理说明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铂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极距测量流程图。
图中:1、探头,2、铝液,3、阳极,4、阳极导杆,5、阳极连线,6、控制箱,7、丝杆,8、可移动丝套,9、加强套环,10、升降机构,11、可移动小车,12、小车移动传动控制箱,13、连线,14、加强杆,A1、铂片,A2、密封结构,A3、保护管,A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测量电解槽极距的装置如图1所示:
测试架:由可移动小车11、丝杆7、可移动丝套8组成,用于固定安装测量系统和电极升降机构,小车底部安装有可移动的轮子,便于设备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单户式智能太阳能制热水系统
- 下一篇:节能环保型荧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