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织用胶条的制造方法及其物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359.5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心正 |
主分类号: | D07B1/16 | 分类号: | D07B1/16;D07B7/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 用胶条 制造 方法 及其 物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公开一种胶条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使用寿命长、质地柔软而适合于编织的编织用胶条的制造方法及其物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编织物,诸如座垫等,都是利用塑料射出而成的胶条所编织而成,但目前大部分的编织用胶条,绝大部分都是利用PE材质直接射出成型,传统的编织用胶条,乃利用押出成型机直接押出后,再加以冷却而成型。
目前市面上常见利用PE材质所构成的编织用胶条,其质地较硬;此外,PE材质易燃烧,造成使用上的不安全。
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质地较软,且具有防火效果的编织用胶条,即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缘此,本发明人乃鉴于上述等延宕已久的问题极须解决,乃积多年从事该项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等丰硕经验,积极投入大量心血及精力加以研创,并经由多次的试验、检测后,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地较软且兼具防火效果的编织用胶条的制造方法及其物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编织用胶条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一)押出:将PVC材料加热与纱线利用押出成型机一齐押出,使PVC材料披覆在纱线的外部;
(二)冷却:使PVC材料完全固定的披覆在纱线的外部;
(三)绞动:将冷却后披覆有PVC材料的纱线施以绞动,使PCV材料的表面形成有复数绞线;
(四)加温定型:将经过绞动的披覆有PVC材料的纱线,再以加温方式,致使披覆于纱线外部的PVC材料的表面形成的绞线数被有效的固定,进而组构成一具有复数绞线的编织用胶条。
其正数与反绞数的比例约为2:1。
制造押出时,利用两种以上配方的PVC材料与纱线同时被押出。
一种使用编织用胶条的制造方法生产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纱线;
至少一PVC材料,被披覆在纱线的外部,PVC材料的表面形成有复数绞线。
PVC材料的断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PVC材料的外部表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因此,利用上述方案所构成的编织用胶条,主要将PVC材料披覆在纱线的外部,由于PVC材料遇热时,不会随之燃烧,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再者,包覆在PVC材料内部的纱线,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张效果,因此可使编织用胶条更为柔软;并在制造的过程当中,由于PVC材料的表面形成有绞线,当PVC材料表面的绞线越多越密集,其质地越柔软,使其得以视所欲应用的地方不同,进而改变PVC材料表面的绞线数量,以提供一种柔软适中且兼具安全性的藤条制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造步骤;
图2为本发明押出成型的示意图;
图3A-图3C所示,为利用本发明所制成的藤条的断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 押出 10 编织用胶条
B 冷却 11 PVC材料
C 绞动 12 纱线
D 加温定型 13 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方便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制造加工步骤,其包含下列步骤:
一、押出A: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押出步骤的示意图;将PVC胶料与纱线同时利用射出成型机加以热塑押出,使PVC胶料被融合后,进而使PVC材料包覆纱线并一同押出成型;由于PVC材料与纱线皆具有较高的耐火数,因此当PVC材料与纱线同时遇热时,不易随之燃烧,故有较佳的防火效果。
二、冷却B:当PVC胶料与纱线利押出成型机加以押出后,PVC材料会因热融合而披覆在纱线的外部,由于PVC材料被热融时,必须利用较高的温度,因此在押出后必须加以冷却,致使PVC材料得以被完全披覆在纱线的外部。
三、绞动C:将冷却后披覆有PVC材料的纱线施以绞动,其绞动方式,先以正绞方式转动后,再加以反绞方式,致使披覆在纱线外部的PCV材料的表面形成有复数绞线;其正绞数次与反绞次数的比例大约为2:1,亦即正绞六圈,则需反绞三圈,使PVC的表面得以成型有最为适当的绞线,当然其绞动的圈数可视使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四、加温定型D:将经过绞动的披覆有纱线的PVC材料,再以加温方式,使披覆于纱线外部的PVC材料的表面形成的绞线数被有效的固定,进而组构成一具有复数绞线的编织用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心正,未经黄心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井清挖器
- 下一篇:内圈装入型角接触球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