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和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292.5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碧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碧亭 |
主分类号: | F16L47/16 | 分类号: | F16L47/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螺纹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管及管件的技术领域,特别与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的外螺纹成型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钢管道的连接通常采用法兰盘平接或插入式连接两种方式。法兰盘平接是先将直管(或管件)100与法兰110对接,如图1、2所示,在对接处120加糊树脂和玻璃纤维,使直管(或管件)100与法兰110对接固定在一起,再通过法兰110平接,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插入式连接如图3、4所示,是将直管(或管件)200插置在套管210的套头230中,在套接处220加糊树脂和玻璃纤维,使直管(或管件)200与套管210固定在一起,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则要求操作工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如果在连接过程出现人为疏忽,则可能无法达到耐腐蚀或耐压指标,甚至出现渗漏的事故发生。还有这两种连接方式速度慢,连接后需要4小时才能干燥、使用,在安装时必须停工等待,造成一定损失,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这两种连接方式确实有待改进。
另有一种较少采用的连接方法是在玻璃管道300外表面车螺纹310,如图5、6所示,然后再与内螺纹接头320连接,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但是,机加工形成的螺纹310严重破坏了管道300产品结构,使管道300的管壁变薄、强度变低,造成产品耐压和耐腐蚀性能明显降低。因此,业内通常不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潜心研究玻璃钢管道连接技术,终于开发出可快速连接、成本低、对操作工技术要求低的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解决了当前玻璃钢管道连接给业者带来的烦恼,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和加工方法,以实现玻璃钢管道系统的快速连接,降低操作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在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外表面增加一圈螺纹层,在螺纹层的外表面利用模具直接形成外螺纹。
所述螺纹层由糊于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外表面的树脂和缠绕在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外表面的玻璃纤维组成。
所述螺纹层的表面还有耐蚀层。
玻璃钢外螺纹管及管件的加工方法,将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外表面打磨,以手糊方式在连接端外表面糊上树脂,并缠绕上玻璃纤维,加上耐蚀层,通过模具,直接合模做出外螺纹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因为在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外表面另外增加一圈螺纹层,使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管壁大大加厚,并在螺纹层的外表面利用模具直接形成外螺纹,而非通过机加工形成的螺纹,所以,本发明外螺纹的形成保证了管及管件产品的结构不被破坏,保证了产品的强度、耐压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管道连接时,借助本发明在玻璃钢管或管件的连接端形成的外螺纹与内螺纹接头的内螺纹配合,即可实现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连接后仅半小时即可干燥固定,投入使用,克服了现有管和管件连接方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现场安装费时费工的缺点,避免了因安装时间长造成停工或等待的损失,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成本,提高了玻璃钢管及管件借助外螺纹连接的可行性,使之得以广泛推广运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钢管道采用法兰盘平接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玻璃钢管道采用法兰盘平接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玻璃钢管道采用插入式连接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玻璃钢管道采用插入式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玻璃钢管道采用外螺纹连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玻璃钢管道外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借助内螺纹接头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及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以玻璃钢外螺纹管为例进行说明,至于玻璃钢外螺纹管件与此相似,故请一并参见该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改进点是:
在玻璃钢管1的连接端外表面增加一圈螺纹层2,本实施例中该螺纹层2如图8所示,由糊于玻璃钢管1的连接端外表面的树脂21和缠绕在玻璃钢管1的连接端外表面的玻璃纤维22组成,螺纹层2的表面还有耐蚀层23。在螺纹层2的外表面利用模具直接形成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碧亭,未经林碧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力保健饮料
- 下一篇:含低沸点、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废气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