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炭活化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04145.9 | 申请日: | 2007-0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3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化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烧制竹质炭活性化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接触到活性炭,主要以木炭为原料,通过二次燃烧,利用烟道气活化,从木材到黑炭,利用率只有28%,而在第二次活化过程中,大量的炭分子跑掉,每三吨木炭只能回收一吨活性炭,资源耗太大。有种化学法制取活性炭,回收率略高,但生产的废水污染严重,影响环境保护。经检索申请号98115886.2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竹炭的生产工艺,但其缺乏特别的活性化生产工艺,所以,这种竹炭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吸湿能力、除臭能力、屏蔽能力和烧烤性能均不如活性化后的竹炭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无污染,各项性能指标能和木质活性炭媲美的竹质炭活性化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方法实现:
一种竹质活性炭生产工艺,是包括如下生产工序:
1、原料选择工序:将毛竹锯成竹筒,阴干后待用;
2、原料装窑工序:竹毛竹筒依照一定的规律装于窑内,封闭窑门,留一燃烧小口;
3、薰烟脱水工序:在燃烧小口点火,将窑内温度控制在25℃--105℃,用烟道气体蒸烟脱水6--10天:’
4、干馏炭化工序:窑内升温至150℃--300℃左右,竹炭在半真空状态下干馏炭化,保持4天:
5、精炼工序:略为开启窑门,增加供氧,使窑内升温到700℃--1000℃,,保持1小时;
6、活性化工序:在窑门中下部设喷气孔,用特制的蒸气发生器往窑内喷水蒸气,再封住窑门和烟囱;
7、封窑工序:将喷气后的竹炭在窑内封闭4天后出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薰烟法和半真空活性化技术所烧制的竹质活性炭,使竹炭物理活化彻底,疏通并扩大了竹炭微孔,较大地增加了竹炭的比表面积,由原来的192--360平方厘米/克提高到700-900平方厘米/克,是现有技术的2--3倍。竹炭经活化工艺增强了炭分子的能量,从根本上提高了竹炭的吸湿、除臭能力,各项性能指标能和木质活性炭媲美,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取材容易,回收率高,生产过程无污染,是纯天然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几个工序步骤
一、原料选择工序:采用5-8年竹龄的毛竹,锯成2-2.5米长圆形竹筒,阴干4天装窑:
二、原料装窑工序:将圆形竹筒依照直径大小,从里到外,内粗外细,倒立装于窑内,封闭窑门,留一小燃烧蒸烟口;
三、薰烟脱水工序:在进火道用燃料燃烧,控制内温度在25℃--105℃(左右),用烟道气薰烟脱水8天时间;
四、干馏炭化工序:经上工序后的原竹,其水份已全部排出,此时继续升温到150℃--300℃,竹炭在半真空状态下进行干馏炭化,保持4天,此时窑顶排烟口排出清烟,表示窑内毛竹完全炭化;
五、精炼工序:打工窑门将窑内温度升至700--800℃,使竹炭内的炭分子聚集紧缩,自上而下增加供氧,窑温急剧上升到900℃左右,肉眼观察有蓝色火焰蠕动上升,保持30分钟;
六、活性化工序:待炭分子完全聚集紧缩后,打开窑门中下部的喷气孔,喷气孔离窑底500-550毫米,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先向喷气孔喷少量水蒸气,使竹炭上的蓝色火焰逐步淡化直至看不见,之后逐渐加大喷气量,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压力<0.11Mpa,产汽量在8-10kg,并按每立方米竹炭喷入1kg左右蒸汽量控制,蒸汽从窑侧迅速升腾至顶部,变成高温蒸汽再从顶部罩下,使窑内白雾弥漫,竹炭处于完全无氧真空之中,此时立即封闭窑门和烟囱;
七:封窑工序:将喷蒸气后的竹炭在窑内封闭4天左右出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未经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4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卤代碳酰苯胺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 下一篇:2-氨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