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进料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1201.3 | 申请日: | 200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18 | 分类号: | B65H20/18;B65G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进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连续进料机,特别是一种可精确地带动原物料位移至加工工具端予以加工的连续进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进料机存有急待改进的两大问题:
一、无法精确带动原物料在加工时的位移距离大小,而有累积公差存在的问题。
二、无法随原物料的软硬特性,随时将进料机转换为拉料方式或推料方式来带动原物料位移。
首先,就已知的进料机为什么会有无法精确带动原物料在加工时的位移距离大小,而有累积公差存在的问题加以了解,是由于目前业界无论是以拉料方式或推料方式来带动原物料位移,都是以转动的方式来处理;换言之,先以拉料方式来说,即是完全以末端卷收的方式并配合可变因素(如:原物料每秒卷收的尺寸所产生的卷收厚度),来改变卷收的速度,进而才可控制原物料位移距离大小,试想,由于软性原物料为连续性的卷收,所以如果在卷收时每1秒有0.1mm的误差量,当卷收1分钟后即产生6cm的误差量;接着谈到推料的方式,因为既然要能以推料方式来加工,势必原物料须较厚且其在推料的过程中也不可有形变的问题产生,这样方可将原物料推入加工工具区予以加工,但当以滚动杆来带动原物料时,如果所使用的滚动杆每转一圈可带动原物料前进10cm,但每转一圈滚动杆有0.1mm的误差量时,在带动一个5m长的原物料完全推入加工工具区时,其将会产生达到5cm的误差量;因此由上述的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的进料机的累积公差问题,对于生产业所制造的产品品质,将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讨论的是,已知的进料机为什么其无法随原物料软硬特性,而可随时将进料机转换为拉料方式或推料方式来带动原物料位移的问题是需要被改进的,这是由于软性材质的原物料无法以推料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在其进行加工以后的最末端卷收,来达到送料的功能,但硬质的原物料则恰好相反,因其无法卷收,因此必须以推料方式将原物料送入加工工具区加工后,再以其本身的重力自然掉落的方式收集成堆,因此业者无法将原本软性材质原物料所使用的进料机,更换为硬质原物料来加工,也不可能将原本硬质原物料所使用的进料机,更换为软性材质原物料来加工,以至于需要重新增购,实为另一项严重的问题。
因此,由上述说明可知,现今如果有一台进料机可以解决以上两大问题,对于目前相关业界实为一大贡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料机,其不但可精确地调整所需带动的原物料在加工时的位移距离大小,使原物料可被连续精确地带动位移至加工工具端予以加工,更可根据不同原物料的软硬特性,选择应施以拉料或推料的方式来带动原物料位移。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续进料机,是可精确地带动原物料位移至加工工具端予以加工的连续进料机,该连续进料机包括:座体,具有前推顶件与后推顶件;位移单元,具有固定夹具,是通过马达或气压缸持续带动而在该座体上来回位移;运动单元,具有活动夹具,该活动夹具位于固定夹具正上方,用以向下夹紧或向上释放该原物料;制动单元,该制动单元具有扳动件,该扳动件可受上述前推顶件与后推顶件的撞击而产生连杆运动,压制该运动单元上下运动;通过该马达或该气压缸持续带动固定夹具不断地等距来回位移,以及该固定夹具正上方的活动夹具在该固定夹具到达位移距离的折返点时,可向下夹紧或向上释放该原物料达到连续进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局部平面正视示意图。
图3-1至图3-4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样态动作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4-1至图4-4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样态动作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5-1至图5-4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第一实施例位移距离大小的调整动作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7-1、图7-2是本发明连续进料机的第三实施例位移距离大小的调整动作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与技术内容,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1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乙基铝的合成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移动定位报警系统及报警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