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01057.3 | 申请日: | 2007-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伟 |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C25C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电解质 温度 测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冶炼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铝是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地电解法生产的,对铝电解生产而言,铝电解质的组成和铝电解操作温度,对铝电解的技术指标具有重要的影响。初晶温度是铝电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它与铝电解操作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电解槽温度满足初晶温度要求的情况下,电解槽温度每降低10℃,节能的效率可以提高2%。熔体温度的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影响冶金生产作业的正常进行,及时检测和控制熔体的温度,是保证冶金生产正常作业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铝电解质温度较高且腐蚀性很强,因此如何及时、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初晶温度,是铝电解作业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晶温度的测量,目前基本上只能在实验室中手工完成,尚不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使得铝电解过程中初晶温度能够自动测量。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包括:机架、加热室、冷却室、炉盖、测温热电偶、坩埚、控制单元、连接件、提偶机构和提埚机构,所述的加热室和冷却室垂直方向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坩埚通过连接件连接到炉盖下表面,所述的炉盖固定在提埚机构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且设置在加热室的上方,其随提埚机构运动端运动至加热室上端面停止运动;所述的提偶机构与上侧机架连接,所述的测温热电偶设置在提偶机构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且能穿过炉盖进入坩埚内;所述的提埚机构和提偶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按照控制单元的指令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坩埚和测温热电偶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偶机构为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直线运动机构,和/或气动系统驱动的直线运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埚机构为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直线运动机构,和/或气动系统驱动的直线运动机构。
进一步地,该设备还包括关门机构,所述的关门机构设置在炉门一侧,其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与炉门连接,所述的关门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按照控制单元的指令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关门机构为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直线运动机构,和/或气动系统驱动的直线运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初晶温度的自动测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介绍,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考图1所示,为铝电解电解质的初晶温度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可以看出,该设备包括:机架1、加热室2、炉温热电偶3、坩埚4、连接件5、炉盖6、测温热电偶7、提偶机构8、关门机构9、炉门10、冷却室11、提埚机构12、冷却室门13以及控制单元,其中:
加热室2和冷却室11垂直设置在机架1上,且冷却室11设置在加热室2的上方,炉温热电偶3测量端设置在加热室2中,用于炉温的控制,所述的坩埚4通过连接件5连接到炉盖6的下表面,所述的炉盖6固定在提埚机构12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且设置在加热室的上方、冷却室11内,其随提埚机构12运动端运动至加热室2上端面停止运动;所述的提偶机构8与上侧机架1连接,所述的测温热电偶7设置在提偶机构8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且能穿过炉盖6进入坩埚4内;所述的关门机构9设置在炉门10一侧,其作直线运动的运动端与炉门10连接,能够用于开关炉门10;所述的炉门10设置在加热室10或者冷却室11的一侧,与其上设置的炉口配合;与控制单元连接,按照控制单元的指令运动。所述的冷却室门13设置在冷却室11的一侧;所述的提埚机构7、提偶机构8和关门机构9均与设备中的控制单元连接,按照控制单元的指令运动。
在图1所示中,提埚机构12、提偶机构8与关门机构9均为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直线运动机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气动系统实现的直线运动机构。
利用该设备进行初晶温度测量的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伟,未经韩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1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