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融合策略计费控制架构的系统及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00424.8 | 申请日: | 2007-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何贤会;顾亮;谢勇;吴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H04L12/56;H04L29/06;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融合 策略 计费 控制 架构 系统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融合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网络融合策略计费控制(PolicyCharging Control,PCC)架构的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接入的全球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网络的结构如图1A所示,WiMAX网络主要包括移动终端(Mobile Station,MS)、业务接入网络(Access Service Network,ASN)和连接业务网络(Connectivity Service Network,CSN)三部分。其中,ASN主要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和接入业务网络网关(Access Service NetworkGateway,ASN-GW)等;CSN主要包括预付费服务器(Prepaid Server,PPS)和认证、授权和计费(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AAA)服务器(AAA Server)等逻辑实体。MS与ASN之间通过R1接口相连,MS与CSN之间通过R2接口相连,ASN与CSN之间通过R3接口相连,ASN之间通过R4接口相连,CSN之间通过R5接口相连,ASN中的BS与ASN-GW之间通过R6接口相连。无线侧、即R1侧是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络接入技术。
WiMAX网络工作组(Network Work Group,NWG)标准最新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框架如图1B所示,MS是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MS与网络进行交互;业务流管理实体(Service Flow Manager,SFM)用于建立用户业务流并为建立的业务流分配无线资源等,该功能实体存在于ASN中;业务流授权实体(Service Flow Authorization,SFA)用于为业务流的授权,该功能实体存在于ASN中;策略功能实体(Policy Function,PF)用于为用户的业务流提供策略,该功能实体由网络服务提供商(Network Service Provider,NSP)提供,用户漫游时,将存在拜访PF(Visited PF,V-PF)和家乡PF(HomePF,H-PF);应用功能实体(Application Function,AF)是提供应用服务的功能实体,用户的MS直接通过应用层协议连接访问AF,AF将会通知PF主动为用户创建业务流,该功能实体由NSP提供。
图1C为现有WiMAX NWG标准计费架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MS在计费中相当于用户,计费客户端(Accounting Client)用于收集所有的计费信息并提供给AAA服务器;AAA代理(AAA Proxy)是可选的中间设备,用于对收到的计费报文进行处理后,生成一个新的计费报文,并转发给真正的AAA服务器,如家乡AAA服务器(Home AAA Server)或拜访AAA服务器(VisitedAAA Server)等;家乡AAA服务器是归属AAA服务器,即用户初始注册的AAA服务器或用户归属地的AAA服务器,家乡AAA服务器中存储有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计费策略等,用户的计费处理主要是在家乡AAA服务器中完成的;拜访AAA服务器是用户拜访地的AAA服务器,用于实现用户漫游时的计费信息记录、透传和转发。
图1D为现有计费参考模型示意图,如图1D所示,用户通过客户终端根据网络要求以某种接入方式登录、访问和退出网络,计费点根据用户的网络访问情况自动发起计费报文,计费服务器根据收到的计费报文生成相应的用户账单。计费对用户是透明的,从用户登录网络开始,到用户退出网络自动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