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具钢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56699.7 | 申请日: | 2006-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3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江口弘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C21D6/00;C22C38/00;C22C38/5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 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钢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工具钢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将含有0.10~2.0%的C的工具钢原材加热到1050~1250℃进行热加工的热加工工序;
在所述热加工工序结束后,以空冷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直至所述工具钢原材的表面温度成为500~700℃的冷却工序;
在所述热加工冷却工序后,将所述工具钢原材放入加热炉,在400~700℃的温度进行加热、保持的第一加热保持工序;
接着所述第一加热保持工序,将所述工具钢原材加热,将工具钢原材温度提高到珠光体鼻部和比该珠光体鼻部低100℃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区域,并在所述珠光体鼻部和比珠光体鼻部低100℃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区域进行加热、保持的第二加热保持工序;
在所述第二加热保持工序后进行冷却,形成具有在铁素体组织中有碳化物析出的金属组织的工具钢中间原材的工序,其中,所述铁素体组织中有碳化物析出的金属组织是在旧奥氏体晶界附近碳化物密集析出,在旧奥氏体晶粒内部碳化物稀疏析出的金属组织;
对所述工具钢中间原材进行淬火、回火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具钢原材以质量%计含有Si:2.0%以下、Mn:2.0%以下、Cr:1.0~15.0%、Mo:10.0%以下,还含有从Ni:4.0%以下、V:4.0%以下、W:20.0%以下、Co:10.0%以下中选出的任一种以上,余量实质上是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钢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以10000倍观察所述工具钢中间原材的金属组织时,该金属组织是碳化物密的区域和碳化物稀的区域混杂的金属组织,该碳化物密的区域在100μm2中当量圆直径为0.1~0.5μm的碳化物个数形成有300个以上,该碳化物稀的区域相对于所述碳化物密的区域碳化物少,在100μm2中当量圆直径为0.1~0.5μm的碳化物个数为100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钢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工具钢中间原材加热到Ac3点以上的温度进行淬火后,进行一次以上的回火,使晶粒形成以平均晶粒度编号计比六号微细的晶粒。
5.一种工具钢中间原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将含有0.10~2.0%的C的工具钢原材加热到1050~1250℃进行热加工的热加工工序;
在所述热加工工序结束后,以空冷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直至所述工具钢原材的表面温度成为500~700℃的冷却工序;
在所述热加工冷却工序后,将所述工具钢原材放入加热炉,在400~700℃的温度进行加热、保持的第一加热保持工序;
接着所述第一加热保持工序,将所述工具钢原材加热,将工具钢原材温度提高到珠光体鼻部和比珠光体鼻部低100℃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区域,并在所述珠光体鼻部和比珠光体鼻部低100℃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区域进行加热、保持的第二加热保持工序;
在所述第二加热保持工序后进行冷却,形成具有在铁素体组织中有碳化物析出的金属组织的工具钢中间原材的工序,其中,所述铁素体组织中有碳化物析出的金属组织是在旧奥氏体晶界附近碳化物密集析出,在旧奥氏体晶粒内部碳化物稀疏析出的金属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66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控制装置以及信号控制方法
- 下一篇:防止双无线电装置中的自诱导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