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泡沫体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55498.5 | 申请日: | 2006-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1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卓;大森直之;吉田孝治;矢口仁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泡沫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机械起泡法制造具有优良耐久性等特性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机械起泡法制造的聚氨酯泡沫体应用于复印机等的辊、化妆用粉扑、地毯、衬底、密封材料、制振材、防振材等。人们提出了各种通过机械起泡法制造聚氨酯泡沫体的方法,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95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58437号公报
由于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中不使用整泡剂,故制得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渗出问题较少。但制得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泡孔大小不均匀,不同部位硬度不同。专利文献2的制造方法因使用乙醇改性硅油,且离心成型,故可制得针孔较少的泡沫体。但由于是离心成型,故成型物很薄,不适合块状及较厚的成型。
聚氨酯泡沫体所使用的多元醇中,与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以下简称“PPG”)相比,聚(氧化四亚甲基)多元醇(以下简称“PTMG”)更易获得具有优良机械强度、耐久性、回弹性等性质的聚氨酯泡沫体。
但是,至今尚未确立通过将PTMG用于主多元醇的机械起泡法制造聚氨酯泡沫体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机械起泡法制造聚氨酯泡沫体的方法,与现有的通过机械起泡法制得的聚氨酯泡沫体相比,可获得高耐久性的聚氨酯泡沫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通过机械起泡法制得的聚氨酯泡沫体相比,具有高耐久性的聚氨酯泡沫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经研究而取得的成果。
即,本发明提出一种聚氨酯泡沫体的制造方法,使得有机多异氰酸酯(A)、多元醇(B)、催化剂(C)及整泡剂(D)分散混合,得到聚氨酯泡沫体形成用组合物,进一步通过机械搅拌使得惰性气体混合分散后,使其发泡硬化形成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
所得聚氨酯泡沫体中的PTMG组分含量为50~80质量%;
所述整泡剂(D)的硅含量为5~20质量%,封端为具有烷基、数均分子量为1,000~2,000的聚醚部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又,本发明中的有机多异氰酸酯(A)是使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与PTMG(乙)反应制得的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多元醇(B)含有70~90质量%的PTMG(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PTMG作为主多元醇的机械起泡法制造聚氨酯泡沫体的方法。在此,所谓聚氨酯泡沫体的主多元醇是PTMG,定义为“PTMG组分的含量”为50~80质量%。
在此,作为“PTMG组分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例如将聚氨酯泡沫体科里什(Corish)分解,回收PTMG,如下式所示,可通过PTMG的回收量与分解前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比而求出。
【式1】
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多异氰酸酯(A),可列举: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MDI”)、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以下简称为“MDI系多核凝聚体”)、甲苯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加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氢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或将这些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的一部分改性为氨酯、缩二脲、脲基甲酸盐、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噁唑烷酮、酰胺、酰亚胺、异氰脲酸酯、脲二酮等者。这些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并用两种以上,在本发明中,上述两种以上包含两种。
以下就MDI、聚合MDI进行详细描述。
MDI是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为4,4’—MDI)、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为2,4’—MDI)、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为2,2’—MDI)三种异构体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有时为任一单体)的形式存在。
MDI系多核体混合物以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结合异氰酸酯基的苯环、缩合度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通常,不以单独MDI系多核体混合物的形式提供,而是以与MDI的混合物(MDI与MDI系多核体混合物的混合物简称为“聚合MDI”)的形式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5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