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叫接纳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4529.5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8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G·庞格拉茨;G·塞雷斯;T·埃尔特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柯广华;王丹昕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叫 接纳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保持呼叫质量而到包交换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之上的语音及多媒体呼叫的接纳控制。
背景技术
当通过包交换核心网络、例如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网络或者纯L2以太网(Ethernet)承载诸如语音或者多媒体通信量的实时通信量时,必须制定某些规定以提供必要的业务质量。为了在包交换IP网络上进行传输,必须把语音或者多媒体数据分解成离散包,这些包在按正确顺序被重组之前可通过不同的网络路径传播到最终目的地。任意两个端点间的传输速度可能显著不同,这取决于网络在任一时刻所承载的通信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网络设计和容量。先前,IP网络仅能提供“尽力(best effort)”的业务质量,在网络单元内的通信量类型之间未作区别且包在拥塞事件中被惯例性地减少了。
最近,IP网络正在提供某些业务质量保证。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提议的区分业务方案(Differentiated Services scheme:DiffServ)使通信量能够根据业务质量分离,并通过使用每个IP包报头中的标记允许网络路由器对各种通信量流应用区分的业务等级。然而,该原理无法保证资源在整个网络中可用。特别是,当核心网络的边缘节点能够控制接纳到网络的呼叫的数量时,在网络未受控制的核心中的瓶颈链路上,拥塞仍可发生。
通过采用基于预留的协议(reservation-based protocol)、比如结合IETF因特网综合业务构架(IETF Internet Integrated Servicesframework:IntServ)所提议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RSVP),可减轻后一问题。RSVP使因特网上的连接或者资源能够被预留在沿传输路径的节点或者路由器中。具体来说,资源预留消息由边缘节点在接收到呼叫建立消息时发出。该消息途经网络的核心,沿路径的每个路由器检查该请求并且预留必要的资源。如果资源预留成功,并且发消息的边缘节点收到返回的确认,那么呼叫建立就向远程边缘节点进行。然而,显然,这种机制要求将每流状态(per-flow state)安装在每一个核心网络路由中,因此大大增加了不仅在网络边缘而且也在网络核心的所有网络节点必需的复杂度。在大型网络中,因信令和内部的数据处理所引起的开销(overhead)可能无法接受。此外,资源预留消息在核心网络中来回传递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显著延迟呼叫建立消息。
第三种形式的接纳控制利用为包交换互联网协议(IP)网络内的具体链路所获得的传输质量信息来决定呼叫是否应该经过该链路。
EP-A-0 999 674描述了其中将带宽分配给具体通信量等级以确保要求的业务质量的机制。监视路径的可用带宽,并且对于收到的每一新语音或其它延迟敏感呼叫。信令网关确定剩余带宽是否足够于允许此呼叫继续下去。虽然该方法为延迟敏感通信量提供了良好的业务质量,但是对具体路径和具体通信量等级的正在进行的带宽监视包括高级别的数据处理和信令,这会引起延迟。此外,给具体通信量等级的带宽分配也可导致链路的低利用。
WO 99/66682记载了一种配置,用于在IP网络或者备选网络上控制电话呼叫连接。使用要在IP网络上路由的呼叫的目的地,查阅(consult)从网络监视器获取的业务质量统计。使用路由至同一目的地的测试包,获得这些统计。如果这些统计与呼叫所期望的那些相匹配,则允许该呼叫在IP网络上继续下去,否则在备选网络上路由。测试包的传输延迟了呼叫的建立,因为在接纳该呼叫的决定能够做出之前,该测试包必须穿越网络并再返回。此外,由于这种测试包一般被沿路的拥塞路由器做标记,因此每个核心网络路由器需要知道该机制并且适合于相应地行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