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辊铸造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54384.9 | 申请日: | 2006-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一幸;深濑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辊铸造机。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双辊铸造机的一例的图,该双辊铸造机具备:水平地并列 配置的一对冷却辊1、和附带在该冷却辊1上的一对的侧堰2。
冷却辊1构成为在其内部流通有冷却水,能够与需生产的带钢3的板 厚对应而扩大缩小调节辊间隙G。
冷却辊1的转动方向以及速度设定为,各冷却辊1的外周面从上侧向 辊间隙G以等速移动。
一方的侧堰2与各冷却辊1的一端面接触,另一方的侧堰2与各冷却 辊1的另一端面接触。
在一对的侧堰2之间,金属熔液供给喷嘴4配置为位于辊间隙G正上 方,若从金属熔液供给喷嘴4向由冷却辊1和侧堰2包围四方而形成的空 间供给钢水,则形成金属熔液积存处5。
即,若形成上述金属熔液积存处5并通过冷却水的流通使冷却辊1 一边吸热一边转动,则钢水在冷却辊1外周面上凝固,带钢3向辊间隙G 的下方送出。
此外,从以往也提出有下述双辊铸造机:为了使带钢的板宽方向的厚 度分布均匀化,使用组装有辊凸面修正用的锥形活塞的冷却辊,测量从辊 间隙送出的带钢的板厚,基于该测量值而修正辊凸面(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2745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由于辊间隙和板厚测量地点分离,所以 在冷却辊上沿周方向发现不均一的热变形时,当下的辊间隙的形状不能通 过带钢的板厚测量值而反映出来,由此,带钢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分布的均 匀化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推算辊 间隙的双辊铸造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为具备:一对的冷却辊,在外周面使 钢水凝固且从辊间隙将带钢送出;非接触式传感器,测量上述带钢的板宽 方向的厚度分布;标记机构,冷却辊每旋转一周都对带钢标上标记;标记 检测机构,检测标在带钢上的标记。
即,基于利用非接触式传感器而连续地获得的带钢的板宽方向的厚度 分布、和利用标记检测机构检测的带钢的标记的通过,推算冷却辊每旋转 一周时的辊间隙的变动。
此外,构成为具备:一对的冷却辊,在外周面且使钢水凝固从辊间隙 将带钢送出;非接触式传感器,测量从基准位置到各冷却辊的外周面的辊 轴线方向的距离分布。
即,利用由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得的距各冷却辊的外周面的辊轴线方向 的距离分布,推算冷却辊每旋转一周时的辊间隙的变动。
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机,在具备检测带钢的板宽方向的厚度分布的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双辊铸造机、或者具备检测到冷却辊的外周面的辊轴线 方向的距离分布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双辊铸造机的任意一方中,都能够准 确地推算冷却辊每旋转一周时的辊间隙的变动,若基于此进行辊凸面的修 正或两辊的相位调节则能够实现带钢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分布的均匀化的 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双辊铸造机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双辊铸造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双辊铸造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辊
3...带钢
6...非接触式传感器
7...标记
8...标记机构
9...标记检测机构
14...非接触式传感器
G...辊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的双辊铸造机的第一实施例,具备:一对的冷却辊1, 铸造带钢3;非接触式传感器6,测量上述带钢3的板宽方向的厚度分布; 标记机构8,冷却辊1每旋转一周都对带钢3标上标记7;标记检测机构 9,配置在非接触式传感器6的附近;辊间隙推定机构10。
在冷却辊1上附带有侧堰和金属熔液供给喷嘴(未图示),在冷却辊 1之间形成由钢水形成的金属熔液积存处5。
此外,为了使一方的冷却辊1弹性变形,利用压力缸等的辊形状补正 机构(未图示)对该辊的辊颈部向水平方向提供推压力F。
进而,从冷却辊1的辊间隙G向下方送出的带钢3被案辊(未图示) 沿横向引导,经由加紧辊11而被向水平轧机(未图示)引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