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肽脂质的载体和使用该载体将化合物引入细胞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54257.9 | 申请日: | 2006-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楠本贤一;滨地格;佐佐本一美;赤尾哲之;石山宗孝;永田贵裕;池田千寿;井土刚志;山下聪子;黑田理惠子;石川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冈县政府;株式会社同仁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K5/10 | 分类号: | C07K5/10;C07K5/06;A61K48/00;A61K47/4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轶东;黄可峻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肽脂质 载体 使用 化合物 引入 细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含有肽脂质的脂质体组成的载体,该载体适于将 化合物(如核酸)有效地引入细胞,本发明也涉及使用该载体将化合物 引入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各种疾病(如脑部疾病、AIDS和遗传性疾病)已得到深入 研究并且这些疾病中许多疾病的成因和相关基因已被揭示。与此伴随的 更大的希望在基础研究领域已经寄予针对所阐明的靶基因的功能的基 因传递上,以及在先进医学领域中已经寄予用于疾病的基因治疗。
磷酸钙试剂、DEAE-葡聚糖试剂、脂质体试剂(例如,脂质转染 胺2000、脂质转染物,等等)等被认为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用于将基 因递送入培养细胞的试剂。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有细胞毒性,表 现出低的向正常细胞的引入效率以及具有由于血清的存在而降低引入 效率的问题。而且,这些试剂不适用于面向实验动物和人的基因递送。 虽然使用装置的方法(例如,微注射法、电穿孔法、粒子轰击(基因枪) 方法等)显示比较高的引入效率,但是存在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装置和 大量技术人员、处理量低等问题。因为使用病毒载体的基因递送方法在 正常细胞中具有优越的引入效率和基因表达能力,所以它们在基因治疗 中最具吸引力。然而,由于病毒在体内的致病性(例如,诱发肿瘤)和 病毒免疫原性(通过中和抗体而失活),因此需要更安全的基因递送技 术。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研究并发现阳离子脂质能够将质粒DNA或 siRNA高效地引入培养细胞或原生细胞,以及报道阳离子脂质适于将质 粒(WO 2005/054486)和适于将siRNA(日本专利申请No.2004-356071) 从它们自己的阳离子脂质集合(JP-B-1984767)引入。此外,本发明的 发明人发现使用糖脂可以将基因高效地引入培养细胞(日本专利申请号 2005-080759)。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化合物经济、容易、安全和有效 地引入细胞的低毒性的新型化合物-载体,以及提供一种不使用专用设 备,使用所述载体将化合物引入细胞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独立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肽脂质 的集合(系了肽部分的合成脂质),并且发现该肽脂质适于在集合中引 入质粒DNA和siRNA。这些适于引入核酸的肽脂质表现出优越的引入 效率(即使在10%血清的存在下)和比已知的使用共轭磷脂的引入试剂 低的细胞毒性。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这些发现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 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
(1)由下式(I)所代表的化合物:
其中R1是氨基酸或具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R2是任何氨基酸的侧 链,条件是R2具有羧基,所述羧基可以是含有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烃 基的酯,和R3是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烃基;
(2)上述(1)的化合物,其中R1是氨基酸或具有1-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
(3)上述(1)或(2)的化合物,其中R1含有至少一种选自Arg、Lys、Cys、 Met、His、Tyr、Glu和Asp的氨基酸中的一个或多个残基;
(4)上述(3)的化合物,其中R1的N-末端氨基酸选自Arg、Lys、Cys、 Met、His、Tyr、Glu和Asp;
(5)上述(4)的化合物,其中R1的N-末端氨基酸是Arg或Lys;
(6)上述(1)-(5)中任意一项的任意化合物,其中R2是-CH2COOR4或 -C2H4COOR4(其中R4是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烃基);
(7)上述(6)的化合物,其中R4是具有10-20个碳原子的无支链的烷基或 无支链的不饱和烃基;
(8)上述(1)-(7)中任意一项的任意化合物,其中R3是具有10-20个碳原 子的无支链的烷基或无支链的不饱和烃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冈县政府;株式会社同仁化学研究所,未经福冈县政府;株式会社同仁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2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