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3627.7 | 申请日: | 200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5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H·哈维里南;F·拉潘;M·西伊卡尼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基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Q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立明;陈姗姗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经由 无线 接入 网络 目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移动设备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 络的方法。本发明同样涉及相应的移动设备、相应的连通性测试服 务器、相应的系统、相应的软件代码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可以接入类似于无线局域接入网(WLAN)的无线接入 网以使用无线接入网所提供的服务。一些无线接入网可以提供无限 制的接入。其他无线接入网络可能在能够接入之前请求对移动设备 进行认证,例如从而能够针对所提供的服务来收费。还有一些其他 的无线接入网可以仅向选定群组的移动设备提供接入。其中,可以 由无线接入网提供的一种服务是连接到因特网或一些其他网络。
一些移动设备包括“搜索WLAN”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连接 到任何可用的WLAN,而不必具有预先配置的简档(profile)。例 如,在移动终端诺基亚9500和9300i中,该功能被称为Easy WLAN。 如果没有预先配置的网络可用,有些设备也可能隐式地实现该功能 并自动地加入到先前未知的网络中。
然后,当用户选择“搜索WLAN”功能时或当自动使用该功能 并且移动设备发现迄今为止移动设备未知的WLAN时,该移动设备 可能仍然缺少重要信息。
例如,移动设备不知道新连接所提供的连通性。用户可能期望 使用WLAN来连接到全球因特网,但WLAN可能例如仅提供有限的 因特网接入或仅提供对企业内部网的接入。
此外,在很多公共WLAN中,用户必须执行浏览器认证以接入 该网络。这在有些时候被称为通用接入方法(UAM)。用户可以输 入某个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并且浏览器向WLAN发送超文本 传输协议(HTTP)请求。WLAN的接入控制器截取或拦截HTTP会 话并将登录页面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在该登录页面的字段中填写 来登录。
当使用此类浏览器认证时,移动设备并不知道用户何时已经成 功完成了该浏览器认证。结果,移动设备的中间件不能在正确时刻 向请求接入的应用、移动因特网协议(IP)客户端或虚拟专用网络 (VPN)客户端指示新连接的可用性。如果在认证阶段完成之前该 新连接被指示为可用,那么应用、移动IP客户端或VPN客户端的 连通性将受到不必要的干涉,这可能导致连接失败。
此外,在加入新WLAN之后,移动设备尚不知道是否需要浏览 器认证。这使得很难决定是否保存连接以待将来使用。如果认证信 息缺失,则可能不希望保存该连接以待将来使用。
此外,当用户正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移动设备不知道用户仅 是正在进行一般浏览还是正在向WLAN执行浏览器认证。因此,移 动设备不能例如通过将浏览器认证“记录”为脚本并在下次连接的 时候对其进行回放来帮助用户进行浏览器认证。
支持若干种网络接入技术的移动设备还可以使用不同的连接方 法来连接到目的或目标网络,例如公共因特网、私有网络(譬如企 业内部网)或运营商服务网络。移动设备例如可以通过WCDMA网 络或通过某些WLAN到达因特网。当建立通往特定目的网络的连接 时,移动设备可以自动地选择最佳的可用连接方法。一旦已经建立 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移动设备就可以进一步自动地在连接方法 之间漫游,以确保总是使用最佳的可用连接方法。这种漫游可以在 应用层上或在网络层上执行。对于应用层漫游,移动设备不需要来 自网络的支持。相比之下,网络层漫游需要某些网络支持。
通常,只有在连接到相同目的网络(例如因特网)的连接之间 进行自动漫游才是有意义的。当通过“搜索WLAN”功能发现对于 移动设备未知的WLAN时,移动设备并不知道新连接所提供的连通 性。因此,该连接不能轻易地被用于漫游。还给漫游决定带来了困 难,因为移动设备不知道在加入新WLAN的时候是否需要浏览器认 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移动设备尝试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接入到目的网络的时 候向该移动设备提供有关当前连通性水平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基亚公司,未经诺基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3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