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拉伸聚烯烃纤维的加热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2956.X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谭耀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1/22 | 分类号: | D02J1/22;D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拉伸 烯烃 纤维 加热 设备 方法 | ||
1.一种通过连续加热在一级拉伸中拉伸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纤维的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实质上包括:
第一辊组;
多个水平对齐的炉,所述多个炉具有邻近所述第一辊组的一端以及相反端;所述炉布置成使得它们相应的端部成邻接关系,以从而提供相对长而连续的炉,使得所述纤维从所述连续的炉的一端传送至所述连续的炉的所述相反端;和
邻近所述多个炉的所述相反端的第二辊组,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适于提供所需的对所述聚烯烃纤维的拉伸并通过所述连续的炉传送所述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仅所述第一辊组的一部分被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为热空气循环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包括至少四个水平对齐的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包括至少六个水平对齐的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的每个辊组均包括7个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的每个辊组均包括9个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包括用于穿过所述炉以近似的直线输送所述纤维的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包括在所述加热设备中仅有的辊,并且所述纤维在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之间未被支承。
11.一种用于拉伸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纤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纤维穿过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实质上包括:
第一辊组;
多个水平对齐的炉,所述炉布置成使得它们相应的端部成邻接关系,以从而提供相对长而连续的炉,所述多个炉具有邻近所述第一辊组的一端以及相反端;和
邻近所述多个炉的所述相反端的第二辊组,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在一定条件下运行,以提供所需的对所述聚烯烃纤维的拉伸,以及
在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之间通过连续加热在一级拉伸中将所述纤维拉伸至预定的拉伸比,且所述纤维从所述连续的炉的所述一端传送至所述连续的炉的所述相反端并通过所述连续的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括聚乙烯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所述第一辊组的一部分被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为热空气循环炉。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四个水平对齐的炉。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六个水平对齐的炉。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的每个辊组均包括7个辊。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二辊组的每个辊组均包括9个辊。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炉以近似的直线输送所述纤维。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在所述炉中未被任何结构支承。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纤维拉伸到大约1.1∶1至大约15∶1的拉伸比。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纤维拉伸到大约1.2∶1至大约10∶1的拉伸比。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大约20米/分钟至大约100米/分钟的线速度运行。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中的温度为大约125℃至大约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9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级涡轮增压引擎系统
- 下一篇:冲击吸收特性优异的结构构件用不锈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