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工程学剪刀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51037.0 | 申请日: | 200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田卓也 |
| 主分类号: | B26B13/20 | 分类号: | B26B13/2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邵 伟 |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工程学 剪刀 | ||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的本发明涉及切割剪刀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单手使用的人体工程学剪刀。
背景技术
单手使用的常规切割剪刀通常是一个尺寸适合所有情况。这个方法足以满足大部分偶尔使用剪刀的人群。剪刀与人手形状和灵活性的不准确配合引起了受限的问题。
一些人在其选定的行业中使用剪刀,并且对于这些人,剪刀与人手缺乏准确配合导致严重的物理伤害。
这就需要一种定尺为啮合人手从而最小化压力并且因而最小化反复运动伤害的剪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剪刀包括对齐的手指手柄,其将用户的手指对齐至相对彼此和拇指最小的压力位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一种人体工程学剪刀提供了手指防护中的变化以适应于人类生理学中的变化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中,剪刀的拇指手柄缩短以最小化操作剪刀所需的运动并且从而最小化用户手上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剪刀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闭合的人体工程学剪刀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打开的人体工程学剪刀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闭合的人体工程学剪刀重叠在图1所示常规剪刀上的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闭合的人体工程学剪刀的几何形状的侧视图。
图6是图2所示人体工程学剪刀由用户的手啮合时的侧视图。
图7是图2所示人体工程学剪刀在用户手中处于待用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剪刀的可选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在枢轴4上枢转的手指手柄2和拇指手柄3的常规剪刀1。手指孔2H至枢轴4的距离类似于拇指孔3H至枢轴4的距离。这些距离提供了用于切割厚或重材料的机械优点。
图2示出了处于主要或闭合位置11的人体工程学剪刀10,并且图3示出了处于次级或打开位置13的剪刀10。剪刀10包括分别连接至刀片16和18的手柄12和14,其绕着枢轴20枢转。手指手柄12包括手指位置22、24、26和28。第三手指位置26由固定器26R环绕。拇指手柄14包括拇指孔30。剪刀10与常规设备相比通过缩短拇指孔30至枢轴20的距离而放弃了一些机械优点。益处是通过缩短拇指孔和枢轴之间的杆臂改进了与人手的人体工程学配合以及最小化了拇指运动。最小的拇指运动导致了拇指刀片18尖端的相应较大运动。
手指组件17通过手指手柄12与手指刀片16的组合来形成。拇指组件19通过拇指手柄14与拇指刀片18的组合来形成。
图4示出了常规剪刀1和人体工程学剪刀10之间在枢轴4和枢轴20对齐之下的比较。与拇指孔3H至枢轴4相比,剪刀10的拇指孔30更靠近枢轴20。与手指孔2H与枢轴4的距离相比,第三手指位置26与枢轴20的距离稍远。还示出了第三手指位置26使得手指位置22、24、26和28成一直线的对齐。
现在参照图5,人体工程学剪刀10能以改变的大小和尺寸生产以最小化用户手上的压力。手指防护距离32在闭合位置11中确定并且可从“1”至“2.25”以适应人手尺寸的变化。手柄角度34源于在剪刀处于闭合位置11时从枢轴中心2OC通过拇指孔中心3OC的直线以及从枢轴中心2OC通过第三手指位置中心26C的直线。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手柄角度34,优选的手柄角度在12度和48度之间。
手指手柄12的长度33通常由第三手指位置26至枢轴20的距离来确定。拇指手柄14的长度35可根据由剪刀10切割的材料来选择。较重的材料将需要延长拇指手柄14。所示人体工程学剪刀10可适合用来切割头发或其它相对柔软的材料。将长度35选择为在长度33的1/3和2/3之间将使得能适当地防护手指并且产生人体工程学的益处。相对短的长度35使得能最小化拇指手柄14的运动以引起拇指刀片18的较大运动。这个优点将需要拇指的较少运动以切割头发或其它柔软的材料从而最小化用户手上的压力。
现在参照图6,选择适当的手指防护距离32和相应的手柄角度34将允许用户的手36啮合剪刀10并且手指42、44、46和48沿着直线50对齐。在主要定向11中,手指42、44、46和48的对齐最小化了用户的手和手指上的压力,同时最大化用户对人体工程学剪刀10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田卓也,未经石田卓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1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吹塑成型容器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氧化二氮的分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