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性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0700.5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大月正珠;菅野裕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C07F9/6593 | 分类号: | C07F9/6593;H01B1/12;H01L31/04;H01M10/40;H01M1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离子性化合物。
背景技术
自1992年Wilkes等的报告以来,离子液体作为在常温下是 液体、具有优异传导性的物质引起了关注。该离子液体具有如 下特性: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离子载体数非常 多,而且粘度也比较低,因此离子的迁移率即使在常温下也很 高,因而具有离子传导性非常高的特性。另外,离子液体仅由 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因此沸点高、可保持液体状态的温度范 围内非常广。进一步,该离子液体几乎没有蒸气压,因此易燃 性低,热稳定性也非常优异(参考J.Electrochem.Soc., 144(1997)3881及“イオン性液体の機能創成と応用”,エヌ.テ イ一.エス,(2004))。
由于离子液体具有这些各种各样的优点,因而近来开始研 究将离子液体应用于非水电解液2次电池、电偶层电容器的电解 液(参考日本特开2004-11129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4-146346 号公报),尤其在电偶层电容器的电解液使用离子液体的情况 下,离子液体也发挥用于形成电偶层的离子源的功能,所以具 有无需另外添加支持电解质的优点。
发明内容
可是,本发明人等研究发现,上述的离子液体为了在常温 下是液体而通常包含有机基团,有燃烧的危险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 题、燃烧的危险性低的新型离子性化合物。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 使环状磷腈化合物结合伯、仲或叔胺的结构的新型物质具有离 子性,同时燃烧的危险性非常的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离子性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 (I)表示。
(NPR12)n…(I)
[式中,R1各自独立地为卤族元素或一价取代基,至少1个 R1为下述通式(II)所示的离子性取代基;n表示3~15。
-N+R23X-…(II)
(式中,R2各自独立地为一价取代基或氢,但至少1个R2不 是氢,另外,R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X-表示一价阴离子)]
本发明的离子性化合物的合适例子中,前述通式(I)中的 n为3或4。
本发明的离子性化合物中,前述通式(I)中的R1优选为至 少1个为前述通式(II)所示的离子性取代基,其他为氟。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燃烧的危险性低的新型离子性化 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合成例1中得到的产物的1H-NMR结果。
图2是合成例1中得到的产物的31P-NMR结果。
图3是合成例2中得到的产物的1H-NMR结果。
图4是合成例2中得到的产物的31P-NMR结果。
图5是合成例3中得到的产物的1H-NMR结果。
图6是合成例3中得到的产物的31P-NMR结果。
图7是合成例4中得到的产物的1H-NMR结果。
图8是合成例4中得到的产物的31P-NMR结果。
图9是合成例5中得到的产物的1H-NMR结果。
图10是合成例5中得到的产物的31P-NMR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火弹
- 下一篇:无线LAN中将控制帧发送到隐藏节点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