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通信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0128.2 | 申请日: | 200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美保;望月满;岩根靖;福井范行;御宿哲也;高野道明;藤江良一;谷重纪;大久保晃;尾崎圭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Q7/36;H04Q7/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通信 方法 移动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与多个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涉及 对移动终端提供组播广播型多媒体业务用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2001年开始,日本将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付诸商用。而且,预定启动通 过在下行链路(个别数据信道、个别控制信道)添加分组传输用的信道(HS- 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实现 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进一步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业务。还提出并研讨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 进一步高速化用的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 组接入)方式。W-CDMA是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团体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伙伴计划)规定的通信方式,汇集在现在第6版的 标准书中。
又,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对无线区和包含核心 网的整个系统组成正在研究分别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 和“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SAE)的新通信方式。LTE 中,接入方式、无线信道组成和协议与当前的W-CDMA(HSDPA/HSUPA) 不同。例如,接入方式中,W-CDMA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而LTE在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而且,W-CDMA的带宽为 5(MHz),而LTE应用1.25/2.5/5/10/15/20MHz。又,LTE中仅用分组通信方式, 而非W-CDMA那样的电路交换。
由于LTE是用与W-CDMA的核心网(GPRS)不同的新核心网构成通信系 统,所以当作与W-CDMA网分开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进行定义。因而,为 了与W-CDMA通信系统区分,LTE的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称为eNB(E-UTRAN Node B:E- UTRAN节点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 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控制器)称为aGW(Access Gateway: 接入网关)。此LTE的通信系统中实施的组播广播型多媒体业务被称为E- 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多媒体广播组播 业务),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 将其称为一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业务。基站将E-MBMS数据映射到DL -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或MCH(Multicast Channel: 组播信道),发给移动终端。又,LTE不仅提供广播型通信业务,而且提供对 多个移动终端中个别移动终端的通信业务。将对个别移动终端的通信业务称为 单播(Unicast)业务。LTE与W-CDMA不同,传输信道、物理信道中不存在面 向个别的移动终端的个别信道(Dedicated Channel,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专用信道、专用物理信道),所以用公共信道(共享信道)实施对个别移动终端的 数据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瀑布深水动态画
- 下一篇:扣丝机自动点接铟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