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比较器和A/D转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8548.7 | 申请日: | 200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中顺一;须志原公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K5/08 | 分类号: | H03K5/08;H03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比较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多个差动电压对、并与时钟信号同步来对上述多个差动电压对的各个差值电压(电压差)进行比较工作的比较器、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尤其涉及具有并行型结构的A/D转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的高速化、光盘拾取器(Optic Disk Pick up)的高倍速化、高容量化,就需要高速、输入频带宽的A/D转换器,进而为了削减成本而需要省面积、省功耗的A/D转换器。
图14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并行型A/D转换器1400的结构。使用该A/D转换器来进行高速的模拟/数字转换。
A/D转换器1400由参照电压发生电路1401、差动放大器列1402、比较器列1404、编码(encode)电路1405构成。参照电压发生电路1401利用多个电阻R1~Rn将高压侧基准电压1401a和低压侧基准电压1401b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产生了参照电压VR1~VRn+1。参照电压VR1~VRn+1被输入到差动放大器列1402。差动放大器列1402具有n+1个差动放大器,对从模拟输入信号电压输入端子AIN输入的模拟输入信号电压和参照电压VR1~VRn+1的关系并行地进行预定的放大,并输入到比较器列1404。比较器列1404对差动放大器列1402的输出并行地进行比较。编码电路1405对从比较器列1404输出的比较结果进行逻辑处理(转换),输出预定分辨率的数字信号DOUT。在此,将A/D转换器的位数设为N时,则上述n为2的N次幂大小。
具有如上所述的并行结构的现有的A/D转换器与积分型、串并行型等A/D转换器相比,由于并行且同时对参照电压和模拟输入信号电压进行比较处理,因此具有可高速进行A/D转换的优点。
但是,每当将A/D转换器的分辨率增大1位,就需要使差动放大器和比较器的数量增加2倍,具有功耗和占有面积增大的缺点。另外,具有为了增大A/D转换器的分辨率而提高差动放大器的偏移误差、放大率、比较器的偏移误差、比较精度等要求规格的缺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谋求改善如上述那样的缺点的A/D转换器。
图15是谋求对并行型A/D转换器的如上所述的缺点进行改善的另一现有技术的并行型A/D转换器1500的结构的一例。A/D转换器1500由参照电压发生电路1501、差动放大器列1502、内插电阻器列1503、比较器列1504、以及编码电路1505构成。A/D转换器1500与图14的A/D转换器1400相比,比较器列和编码电路是相同的结构,但具有如下不同点:参照电压发生电路1501所包含的电阻的数量较少;差动放大器1502所包含的差动放大器的数量较少;以及具有内插电阻器列1503。
参照电压发生电路1501利用少于2的N次幂个(N:A/D转换器的位数)的m个电阻R1~Rm对高压侧基准电压1501a和低压侧基准电压1501b进行分压,产生了参照电压VR1~VRm+1。参照电压VR1~VRm+1被输入到差动放大器列1502。差动放大器列1502具有m+1个差动放大器,对从模拟输入信号电压输入端子AIN输入的模拟输入信号电压和参照电压VR1~VRm+1的关系并行地进行预定的放大,并输入到内插电阻器列1503。内插电阻器列1503具有多个电阻,分别对彼此相邻的2个差动放大器的正极输出电压与负极输出电压的差值电压、和负极输出电压与正极输出电压的差值电压进行分压,作为差动的内插电压而获得,并将其提供给比较器列1504。比较器列1504并行地对各内插电压进行比较。编码电路1505对从比较器列1504输出的比较结果进行逻辑处理(转换),输出预定分辨率的数字信号DOUT。
当将进行内插的位数设为L位时,则A/D转换器1500与上述现有的A/D转换器1400相比,能够将差动放大器的数量减少到1/L。因此,具有可削减功耗和面积的优点。但是,在如下方面与上述现有的A/D转换器1400是相同的:每当将比较器的分辨率增大1位,比较器的数量就增加2倍,具有消耗电流和占有面积增大的缺点。另外,在具有为了增大A/D转换器的分辨率而提高比较器的偏移误差、比较精度等要求规格的缺点上,与上述现有的A/D转换器1400是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