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约束d=1,r=2的、具有奇偶互补字分配的码的编码器和编码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7887.3 | 申请日: | 200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W·M·J·M·科恩;A·P·希克斯特拉;H·亚马吉斯;M·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索尼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M5/14 | 分类号: | H03M5/14;G11B20/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亚非;谭祐祥 |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约束 奇偶 互补 分配 编码器 编码 方法 | ||
1.一种借助总体信道码将用户比特流转换成编码比特流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将M比特信息字转换成N比特码字;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所述总体信道码:
1)将S个子码按循环重复的顺序、以预定重复周期级联,其中 每个子码接收mi比特信息字,其中mi是被转换成ni比特码字的每个 子码所特有的整数,其中ni是每个子码所特有的整数,并且其中对于 每个子码,所述特有的整数ni大于所述特有的整数mi,使得所述重复 周期内的所有子码的mi数字之和等于M,并且所述重复周期内的所 有子码的ni数字之和等于N,以及
1a)对于每个子码,将其ni比特码字划分成Tmax个不同的码字类 型,并且将其ni比特码字排列到编码状态的Tmax个编码类中,使得对 于给定的子码,类型t的ni比特码字可以被级联到码字的级联集合中, 其中t是1和Tmax之间的整数,如果下一子码的后继码字属于索引 Tmax+1-t的编码类的其中一个编码状态的话,用所述下一子码的ni+1比特码字实现产生所述编码比特流的所述总体信道码的所述N比特 码字,以及:
1b)产生输出信息序列,包括以下步骤:
-1b1)通过将第一直流控制比特以预定间隔插入M比特信息字 的用户比特流中,产生第一输出信息序列,
-1b2)通过将不同于第一直流控制比特的第二直流控制比特以 所述预定间隔插入输入信息序列中,产生第二输出信息序列,所述产 生输出信息序列的步骤后面跟着:
1c)通过所述总体信道码实现的第一码转换步骤,包括:
-1c1)根据所述总体信道码,通过执行对由信息序列产生装置产 生的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序列的码转换,产生第一临时码序列,
-1c2)根据所述总体信道码,通过执行对由信息序列产生装置产 生的所述第二输出信息序列的码转换,产生第二临时码序列,
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第一临时码序列的步骤1c1)和所述产生 第二临时码序列的步骤1c2)应用编码规则,当用有限状态码转换表 来表示该编码规则时,码字根据该编码规则被分配给信息字,使得当 从预定原始状态开始编码的第一临时码序列的第一码状态与从所述 预定原始状态开始编码的第二临时码序列的第二码状态相同时,第一 临时码序列中包括的编码比特之和的2的补码总是与第二临时码序列 中包括的编码比特之和的另一2的补码不同,并且所述产生第一临时 码序列的步骤1c1)和所述产生第二临时码序列的步骤1c2)后面跟着:
1c3)根据与编码比特流的直流内容相关的至少一个参数的值,选 择通过第一码转换装置产生的第一临时码序列或者通过第二码转换 装置产生的第二临时码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码字类型是通过所述码字的 多个拖尾比特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码字类型是通过所述码字的 所有比特连同前一码字的至少一比特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实现所述编码比特流的 N比特码字的级联集合满足dkr约束,其中d是指编码比特流中两个 连续1比特之间的0比特的最小数量,并且k是指编码比特流中两个 连续1比特之间的0比特的最大数量,并且其中r指示每个前面是1 比特的d个0比特的连续最小游程的最大数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同码字类型的数量T和非 空编码类的数量T不大于Tmax=1+(d+1)×(r+1),其中非空编码类被定义 为具有至少一个编码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同码字类型的数量T和不 同的非空编码类的数量T,其中T等于Tmax=1+(d+1)×(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索尼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78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