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电气设备箱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47493.8 | 申请日: | 200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1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石原洋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晓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冷冻 装置 电气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箱的构造,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对集装箱内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一直在使用一种进行集装箱库内冷却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该集装箱被用于海上运输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该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如图6及图7所示,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被安装在集装箱C的前面开口部。在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的框架71的下侧形成了面向室外的库外侧收纳空间S1。在该库外侧收纳空间S1中设置了压缩机72、冷凝器73、库外风扇74等。还有,在框架71的上侧形成了面向集装箱C库内的库内侧收纳空间S2。在该库内侧收纳空间S2中设置了蒸发器75和库内风扇76。在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中,上述压缩机72、冷凝器73以及蒸发器75等由制冷剂管道连接起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并且,在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中,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进行制冷循环,由蒸发器75来进行集装箱C库内的冷却。
还有,在该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的框架71的侧面(前面)嵌入了电气设备箱80。该电气设备箱80形成为前方开口的箱状,在该电气设备箱80的内部收纳了断路器(breaker)、变压器及电磁开关等强电部件、和控制基板等弱电部件。在电气设备箱80的开口部安装有外盖板81。在该外盖板81上设置有操作部81a,该操作部81a用来进行集装箱用冷冻装置70的运转切换等。
上述电气设备箱80由于受到压缩机72等的设置空间的制约,因而在框架71中被设置在压缩机72的上侧。由此,在框架71中设置了用来对电气设备箱80的底板和顶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并将电气设备箱80用螺钉和螺母拧紧固定在该支撑板上。
还有,在该种电气设备箱80的开口部安装有安全盖,该安全盖位于外盖板81的内侧。在该安全盖上形成有仅使电气设备箱80内的断路器露在外侧的开口,除了该断路器以外的电气设备均处于被安全盖覆盖的状态。也就是,安全盖在使用者对断路器开关进行操作时,阻止使用者接触到其他的电气设备。此外,在电气设备箱80上安装有用来使安全盖对开口部进行自如地开放/封闭的铰链(hinge)等,并被构成为仅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才能打开该安全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4-353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4-32502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从集装箱用冷冻装置是在海上被加以利用的特点来看,为了不使上记所述的电气设备箱因盐水而生锈,则有必要用耐腐蚀性优良的材料构成该电气设备箱。由此,从降低材料费用的观点来看,理想的是尽可能地缩减电气设备箱的厚度。还有,如上所述如果缩减了电气设备箱的厚度,则作用在用以支撑电气设备箱的支撑板等上的应力也随之降低,所以还能够实现这些部件的简单化。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缩减电气设备箱的厚度时,使得电气设备箱本身的耐久性下降。特别是在电气设备箱的底板中被框架侧的支撑板所支撑的部位上作用有很大荷载。因此,当缩减电气设备箱的厚度时,使得上述部位容易破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想到在电气设备箱的底板上设置加强筋等方法,不过这样一来将导致电气设备箱部件数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在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电气设备箱中,在没有致使部件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对该电气设备箱的底板进行补强。
(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对集装箱C内进行冷却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电气设备箱,其特征在于: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电气设备箱包括箱体31和安全盖38,该箱体31形成为一面开口的箱状并以开口部面向侧方的形态被上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框架20支撑,该安全盖38用来开放/封闭上述箱体31的开口部,在上述箱体31下部的底板33的上表面与该底板33一体形成了加强筋50,在上述加强筋50上形成有支撑上述安全盖38的支撑部51。
在第一发明中安装有箱体31,并用框架20来支撑收纳有电气设备的箱体31。在此,当用框架20对箱体31进行支撑时,箱体31和收纳在该箱体31中的电气设备的重量大部分作用在底板33的支撑部位上。由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底板33上一体形成加强筋50,从而防止底板33的支撑部位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7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