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6549.8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S·戈兰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9D133/12;C09D5/02;C09D5/32;B32B27/36;C09J5/02;B60J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季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耐候性 聚碳酸酯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车窗的增强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上光体 系。
发明背景
[0002]玻璃是机动车工业中窗户所使用的组分。正如所已知的, 玻璃提供可对付耐磨性和抗紫外的用作车辆窗户的介质基底。尽管是 充足的,但玻璃基底的特征在于相对重,这种重质在传输和安装中则 转化为高成本。此外,玻璃的重量最终会影响在车辆的总重量。在许多 机动车工程应用中使用塑料材料替代玻璃,增强车辆的外观并降低总 的车辆重量与成本。透明塑料材料正在出现的应用是机动车窗户体系。
[0003]然而,许多制造者面临聚合物制品长期颜色不稳定、引起 聚合物泛黄(称为“光致泛黄”)并损害其透明度和吸引力的挑战。在 许多情况下,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引起聚合物泛黄。耐磨性也是这些制 造者关心的问题。
[0004]因此,工业上需要配制玻璃替代品,例如塑料体系,其重 量相对较轻且没有牺牲保护体系表面的功能。
发明简述
[0005]本发明一般地提供聚碳酸酯上光体系和增强耐候性的方 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增强了耐磨性和抗紫外特征的聚碳酸酯上 光体系。
[000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增强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 体系。该体系包括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底,置于基底第一表面 上的底漆,和为了耐磨性置于第一表面之上的底漆上的面漆。底漆和 面漆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在溶剂内的紫外吸收剂以供吸收紫外线,该紫 外吸收剂在λ=325纳米(nm)下的消光系数≥45,000L-mol-1cm-1。
[0007]在另一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制造增强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 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添加紫外吸收剂溶液到稀释的胶乳乳液的混 合物中,其中紫外吸收剂在λ=325纳米(nm)下的消光系数≥ 45,000L-mo l-1cm-1,以确定分散体底漆。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聚碳酸 酯基底表面上施涂底漆。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为了耐磨性在底漆上施涂 面漆。
[0008]在另一实例中,该方法包括在约室温至约50℃的温度下在 溶剂内混合紫外吸收剂约20分钟,从而确定紫外吸收剂乳液,和添加 该紫外吸收剂乳液到稀释的胶乳乳液的混合物中,其中该紫外吸收剂 在λ=325纳米(nm)下的消光系数≥45,000L-mol-1cm-1,以确定分散体 底漆。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聚碳酸酯基底表面上施涂底漆,和在室温 下干燥在基底上的底漆约20分钟。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约120℃至130 ℃之间固化在基底上的底漆约30分钟,和为了耐磨性在底漆上施涂面 漆。
[0009]结合附图考虑下述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进一步 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简述
[001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描绘的聚碳酸酯体系的 截面视图;和
[0011]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聚碳酸酯体系1的截面 视图。
发明详述
[0012]本发明一般地提供聚碳酸酯体系,该体系增强了耐候性特 征,其中包括增强的耐磨性和抗紫外性。该聚碳酸酯体系包括聚碳酸 酯基底、置于该聚碳酸酯基底上的底漆,和置于该底漆上的面漆。底 漆包括在溶剂内预料不到地相容的紫外吸收剂,其中紫外吸收剂具有 相对高的消光系数、低的挥发性、相对高的光稳定性。结果,该聚碳 酸酯体系增强了紫外吸收性。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包括含增 强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体系13的车窗。在这一实施方案中,聚碳酸酯 体系增强了耐候性,其中包括增强的耐磨性和抗紫外性。该体系通常 包括透明的塑料基底、置于该塑料基底上且具有紫外吸收剂的底漆, 和置于底漆上的面漆。
[0014]图1描述了聚碳酸酯体系13的截面的一个实例。正如所示 的,聚碳酸酯体系13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6和第二表面18的透明的塑 料基底14。在这一实施方案中,第一表面16是外表面或“A”表面, 和第二表面18是窗户12的内表面或“B”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处理装置
- 下一篇:综放工作面收尾中顶板支护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