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天线的包层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46264.4 | 申请日: | 2006-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6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J·克里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柯广华;张志醒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天线 包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天线的包层,以及包括这样一种包层和微波天线 的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天线可以是用于点对点传输的高度方向性天线或者是用于 点对多点传输的扇形天线,在安装到建筑物上时,往往必须进行包层, 以便保护它们不受雨水、风、灰尘等影响。这类包层不可避免地对天 线的辐射图有影响。使这个影响保持很小的一种已知技术是使这样一 种包层板的厚度适合天线发出的辐射的真空波长以及适合板材的介 电常数εR,使得在包层板的第一侧进入该板并在其第二侧反射的射束 将破坏性地干扰在第一侧直接反射的射束部分。例如在 DE102004002374A1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包层。
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仅当包层厚度适合射束波长并且适合包层 材料介电常数时,它才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在本申请人的德国专利申请102004035614(未公布)中采用不同 的方式。这个文档提出使用螺旋形横截面的包层板。如果天线设置在 螺线的旋涡处,则来自天线的射束以相等角入射到螺线上,而与它们 从天线传播的方向无关。如果天线辐射的极化在剖面,并且入射角是 布鲁斯特角,则不存在来自包层板的反射。由于介电常数εR因此布 鲁斯特角随波长的变化极小,所以这种类型的包层对于大范围的天线 波长是有用的。但是,布鲁斯特效应仅存在于在入射平面极化的辐射、 即p极化辐射,而对于s极化辐射,不能抑制反射。因此,如果上述 申请的包层与双极化天线一起使用,则仅对于其两个极化之一抑制反 射。
可能认为,如果通过在第一平面中以低于布鲁斯特角放置包层, 可对于在这个第一平面中极化的射束抑制反射,则通过还倾斜第二射 束的极化位置的板,使得它以布鲁斯特角与两个平面相交,可抑制在 与第一平面相同的方向传播但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极化的 射束的反射。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则在入射和反射射束所定义的 传播平面实际上没有极化两个射束中的任一个。相反,在这个传播平 面,两个射束都具有平行和垂直分量。因此,显然,对于来自双极化 天线、在相互垂直平面极化的两个射束不能同时满足布鲁斯特条件。
令人惊讶的是,模拟仍然显示,在相互垂直定向的两个剖面中, 在具有对数螺线形状的横截面的包层板上,可实现极低程度的反射。 两个剖面的螺线优选地应具有定义为半径r=0的点的公共旋涡, 螺线的半径r分别由和r(ψ)=r4*eaψ给出,其中和ψ分 别是第一和第二剖面中的角,而r1、r2和a是常数。
根据第一实施例,r1等于r2,并且所述板的形状由 给出。
这样一种形状例如通过将螺线绕贯穿旋涡的轴旋转来获得。
根据这个实施例,在贯穿所述轴的任何剖面中,对于在那个平面 极化的辐射完全满足布鲁斯特条件,而对于到达剖面外的包层的剖面 中极化的辐射,则不完全满足布鲁斯特条件。
根据第二实施例,对于其仍发现更好的反射特性,所述板的形状 由给出。
常数a优选地是板材的介电常数εR的平方根。
为了使包层致密和/或使它适合于包括多于一个天线的装置,包 层可由具有上述螺旋形横截面的多个连续接合板形成。
如果将一对这类板分配给同一个天线,则该对板的螺旋截面应当 具有它们共同的旋涡。
优选地,这样一对板在贯穿旋涡的第一结合面接合。在这种情况 下,其中一个板可以是另一个的镜像,由此便于板的制造以及平滑连 续结合的形成。
此外,沿垂直于第一结合面贯穿公共旋涡的第二结合面接合所述 板对。这样一种包层例如可由相同形状的四块板形成。
第一结合面可以是第一剖面,或者它可以平分由第一和第二剖面 所形成的角。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包层的截面;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天线包层的截面;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6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机动车所排废气发电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性焦炭气体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