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箱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44891.4 | 申请日: | 2006-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F·斯坦马克;C·斯塔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28 | 分类号: | H04R1/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魏军 |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声学通信单元以及包含这种电子声学通信单元的便携式电 子装置。
背景技术
以蜂窝电话类型举例,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提供有电子声学元件,例如扬声 器和麦克风,以便产生和接收声音。
对于扬声器来说,在扬声器的薄膜后面有扬声器箱或后部容积,对于一个蜂 窝电话来说该容积在一般情况下由电话中不同的组件和元件间所提供的空气隙来 决定。这意味着在如高保真设备中上述后部容积是不能被轻易地设计成最佳音频 性能的。
在高保真设备领域中已经有了关于在后部容积中由氦代替空气的使用的研 究。这样做的原因是避免由扬声器箱引起的共振。
然而,对于有些应用可能希望具有扬声器,其中薄膜可以提供更大的打击/ 偏移来产生更高的音量,特别是当演奏音乐时。同时对于有些应用可能希望在电 话中提供更加结实的扬声器元件的悬挂结构。如果要避免失真问题,那就需要扬 声器薄膜与悬挂结构能更好地平衡,,从而降低摆动模式失真现象的几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来解决至少部分上面所提到的 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下面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声学通信单元, 其能被用于产生更大撞击或更刚性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的声学信号发射元件的悬 架(suspension)。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运用一种声学驱动器解决,当其被操作时在两个方向发射 声波,包含气体的密封容器附着于该声学驱动器,其中气体传送由声学驱动器产 生的声波。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特别是能够被用 于提供更大撞击或更刚性的该单元的声学信号发射元件的悬架的一种电子声学通 信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这个目标通过安装在蜂窝电话中的电子声学通信 单元实现,该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包括声学驱动器,当其被操作时,在两个方向上 发射声波;和附着在所述声学驱动器上并且包括不同于空气的气体的密封容器, 该气体传播由声学驱动器产生的声波。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密封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壁,其形状至少部分由便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元件来 决定,其中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安装所述单元。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声学驱动器包括附着在容器上的声学信号产生元件。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容器的一部分是该声学驱动器的声学信号产生元件。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进一 步包括吸音剂,其覆盖除了连接到声学驱动器或者为声学驱动器的一部分的部件 之外的整个密封容器。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该气体轻于空气。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涉及包括第六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该气体为氦气。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该气体重于空气。
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涉及包括第一个方面的特征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其中 该容器由橡胶制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提供一种包含改进的电子声学通信单元的便携式 电子装置,特别是能够被用于提供更大撞击或更刚性的该单元的声学信号发射元 件的悬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该目标通过一种包含电子声学通信单元的便携式 电子设备实现,该电子声学通信单元具有:声学驱动器,当其被操作时,在两个 方向上发射声波;和附着在所述声学驱动器上并且包括不同于空气的气体的密封 容器,该气体传播由声学驱动器产生的声波。
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涉及包括第十个方面的特征的便携式通信装置,该密 封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壁,这种弹性壁的形状至少部分由便携式电子装置内部 的元件来决定。
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涉及包括第十个方面的特征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其中 该声学驱动器包括附着在容器上的声学信号产生元件。
本发明的第十三个方面涉及包括第十个方面的特征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其中 该容器的一部分为声学驱动器的声学信号产生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