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4032.5 | 申请日: | 200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和彦;M·J·布朗洛;H·G·沃尔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G02F1/13357;G09G3/20;G09G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来说,涉及在装置内部采用光通信方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的显示装置,以往已知有作为开关元件具有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由互相相对的2块绝缘性基板(典型的是玻璃基板)构成的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的一块基板(以下称为「TFT基板」)上,呈格子状设置扫描信号线(栅极总线)及视频信号线(源极总线),在扫描信号线与视频信号线的交叉部附近设置TFT。TFT具有与扫描信号线连接的栅极电极、与视频信号线连接的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漏极电极与为了形成图像而在基板上呈矩阵状配置的像素电极连接。
在该TFT基板上,多数情况下将驱动上述扫描信号线及上述视频信号线用的驱动电路、以及生成驱动这些驱动电路用的时序信号等的显示控制电路形成为一体,或者将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集成电路芯片载于基板上。通过该显示控制电路供给视频信号线的视频信号,是通过与TFT基板连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制线路板)基板从装置外部供给。该FPC基板的输出端,具体上是与玻璃基板的TFT基板上形成的面板输入端压接连接。
另外,在液晶面板的另一块基板(以下称为「CF基板」)上,设置通过液晶层在与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用的电极(以下称为「公共电极」),利用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及液晶层实现一个个像素形成部。再有,在该CF基板上,配置部分具有与像素形成部要形成的像素色相对应的颜色的滤色片。
然后,各TFT的栅极电极从扫描信号线接收到激活扫描信号(栅极信号)时, 根据该TFT的源极电极从视频信号线接收的视频信号(源极信号)、以及供给公共电极的公共电极信号,对像素形成部的液晶层施加电压。通过这样,驱动液晶,在画面上显示所希望的图像。另外,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成为与TFT基板相对一侧的相反侧的CF基板面。
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部利用从装置外部通过CF基板入射的外来光进行显示(以下称为「反射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另一种是利用来自设置在与TFT基板相对的位置、即与CF基板相反侧的位置的背照光照明装置的透射光进行显示(以下称为「透射显示」)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另外,还有一种在黑暗场所主要进行透射显示、在明亮场所主要进行反射显示的半透射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
该透射型(或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背照光照明装置,具有:成为光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冷阴极荧光管(CCFT: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Tube)、以及将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从规定面呈面状发射的导光极。另外,对该背照光照明装置(的光源),从装置外部的电源通过FPC基板供给规定的电流。
该液晶显示装置如前所述,具有:与液晶面板的TFT基板连接的FPC基板、以及与背照光照明装置(的电源)连接的FPC基板,但其中与TFT基板连接的FPC基板的连接线数(端子数即引脚数)非常多,例如手机中使用的2型大小的液晶面板中,为了供给视频信号,必须要略少于40引脚的连接线数。
由于将这样具有多个引脚数的FPC基板与玻璃基板上的输入端压接连接,因此往往容易产生连接不良,另外在很好连接后,在对移动设备进行安装情况下产生振动或修理时等,也会产生端子剥离。
因此,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对例如TFT基板的没有配置输入端的部分,实施图形形成,从而减轻将FPC基板进行压接连接时产生的应力集中,抑制裂纹产生(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966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装置中,即使能够降低因连接具有多个引脚数的FPC基板而产生的危险性,但不能避免。另外,连接FPC基板的工序本身复杂,还必须要使用FPC基板而形成的设计成本及制造成本。因而, FPC基板特别在引脚数多的情况下,往往不适合作为信号传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控制电子锁
- 下一篇:一种组呼方法、组呼寄存器及组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