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43562.8 | 申请日: | 2006-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T·J·施瓦布;J·A·梅里克-麦克;W·W·尧;K·L·威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奎斯塔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0/02 | 分类号: | C08F210/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组合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乙烯共聚物,以及由该共聚 物制得的薄膜。
发明背景
大多数商业的聚乙烯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iegler-Natta catalysts)制备,而由包括茂金属的单中心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正在 获得市场认可。虽然茂金属基聚乙烯树脂(m-PE)可提供具有优异物 理性能的薄膜及其它制品,但是其缺乏齐格勒(Ziegler)树脂的可加 工性优点。可以通过引入长链支化来增强m-PE的可加工性,但是到目 前为止仅取得了有限的进展。相反,用作挤出涂层、片材、吹塑制品 以及一些薄膜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度支化。令人遗憾的是,对 于许多薄膜应用来说支化的量过多。而且,使用高压法而不是当今在 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用于制备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溶液、浆液 或气相法来制备LDPE。
基于过渡金属茚并吲哚基配合物的单中心催化剂是已知的(参见, 例如,美国专利US6,232,260和US6,451,724)。由于多种茚酮和芳肼 前体可用于制备配位体前体,因而茚并吲哚基配合物是多功能的。因 此,可以利用取代基效应和改变催化剂的结构来制备改善的聚烯烃。 然而,利用茚并吲哚基配合物的多功能性需要评估树脂性能间的相互 关系。
已描述了一种分析方法来弥合(bridge)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和基于流变学的信息之间的差异(参见W.Yau和D.Gillespie, Polymer 42(2001)8947;W.Yau,TAPPI 2005 PLACE ConferenceProceedings,TAPPI Press,Atlanta,Session 19,Paper 19-1;和 C.Enos,K.Rufener,J.Merrick-Mack,和W.Yau,WatersInternational GPC Symposium Proceedings,June 6-12,2003, Baltimore,MD.)。特别是利用使用了在线光散射、特性粘度和浓度 (折射计或红外线)检测器的3D-GPC和3D-TREF(升温淋洗分级)技 术的组合。该技术提供了有关聚合物显微结构的详细信息并能够检测 到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短链支化和长链支化的细微差异。如 我们所解释的,由流变学得到的长链支化指数(LCBI)值与被称之为 gpcBR的基于GPC的长链支化的测量有关。特别是当考虑例如差示扫 描量热计(DSC)熔点、密度和熔体指数等信息时,3D-GPC和3D-TREF 技术是表征聚烯烃树脂的重要的工具。
对转化为改善的薄膜、涂层、片材和模制品的树脂的特征进行鉴 定是一项持续性的挑战。例如,发现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提供良好抗冲 击性和高热封强度的树脂是有价值的。理想地,即使是高分子量树脂 也可以在低压下挤出,从而提高薄膜生产率。工业上将会受益于结合 本质上线型聚乙烯(例如m-LLDPE)和更高支化了的聚乙烯(例如LDPE) 的特性和齐格勒-纳塔树脂的可加工性优点的独特的树脂。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对于薄膜、涂层、薄片和模制品有价值的乙烯共聚物。 一方面,发明为具有0.25-0.60的长链支化指数以及0.1-0.7的gpcBR 指数的乙烯共聚物。
本发明包括具有小于其第二DSC熔点的第一DSC熔点的乙烯共聚 物。利用3D-TREF分析,乙烯共聚物进一步包括至少80重量%的具有 100,000-130,000的MW以及40℃-85℃的洗脱温度范围的聚合物组分。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通过3D-TREF分析具有相对低和高温洗 脱馏分的LLDPE,其中低温馏分的重量百分数超过高温馏分的重量百 分数,并且其中低温馏分的MW超过高温馏分的MW。
本发明的乙烯共聚物即使在低熔体指数下也易于加工,并且其提 供在宽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硬度、良好抗冲击性和高热封强度的薄膜。
发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奎斯塔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伊奎斯塔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